半饱半饥穷境界,知晴知雨病形骸。
意思:半饱半饥饿穷困境界,知道晴知道雨生病身体。
出自作者[宋]陆游的《杂题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半饱半饥穷境界,知晴知雨病形骸》以一种独特的视角,描绘出一种淡泊、知足的生活状态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。
首句“半饱半饥穷境界”,诗人以“半饱”和“半饥”两个意象,描绘出一种适中、平衡的生活状态,这种状态既不是过度满足,也不是过度匮乏,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,这种状态被视为人生的“穷境界”。这里的“穷”并非消极的贫穷,而是指一种对生活恰到好处的理解,一种对人生平衡的追求。
第二句“知晴知雨病形骸”,诗人用“知晴知雨”来形容人的健康状态,即能够适应各种环境,无论天气如何变化,都能保持身体健康。这里的“病形骸”并非指疾病本身,而是指身体在恶劣环境下的不适状态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生活的理解,即健康的生活需要适应各种环境,保持身体的健康。
第三句“轩昂似鹤那求料”,诗人用“轩昂似鹤”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,即精神饱满、昂扬向上。然而,诗人却以“那求料”来表达这种精神状态并非出于外在的物质追求,而是源于内心的充实和满足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理解,即精神生活并非依赖于外在的物质条件,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充实。
最后一句“枯槁如僧不赴斋”,诗人用“枯槁如僧”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、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。这里,“不赴斋”并非指不吃饭,而是指不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,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提升。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生活的理解,即内心的宁静和充实才是最重要的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、知足的生活态度,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。它提醒人们要适中、健康、精神饱满、内心宁静地生活,不要过度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,而要注重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提升。这种生活态度不仅是一种个人选择,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