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王制民产,曷分兵与农。
意思:先王制定产业,又分兵与农民。
出自作者[明]刘基的《感时述事(十首)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混乱、不公的社会景象,表达了对于时代病态的深深忧虑和对复古理想的向往。诗的主题深沉且富有哲理,同时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和深刻的批判。
诗歌开篇,“先王制民产,曷分兵与农”,诗人追述先王时代的制度,指出兵与农原本没有分别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,社会出现了分化,人们在严冬农闲时节阅兵习武,准备战斗。“乱略齐愤疾,战伐厥有庸”,乱战一起,人们齐心协力,共同对抗外敌。
然而,诗人笔锋一转,“那令异编籍,自使殊心胸”,指出人们因为身份、地位的不同,开始出现心胸狭窄,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产生。“坐食不知恩,怙势含威凶”,一些权贵子弟,不劳而获,不知感恩,依仗权势,威猛凶横。这些“悍卒”和“骄子”,不仅不懂军事韬略,而且不遵守军纪,胡作非为,鼓噪嚣张。
诗人对此深感痛心,“所以丧纪律,安能当贼锋”,这样的军队丧失了纪律,怎么能抵挡敌人的锋芒呢?士兵们四散崩溃,像蚂蚁一样四处寻找归途。而时人却姑息养奸,枉法宽容,养虎为患,最终自食其果。
诗人呼吁,“国家立制度,恃此为垣墉”,国家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,以此为国家的基石。他指出,“积弊有根源,终成肠肺痈”,社会积弊有其深层的根源,如果不加以解决,终将酿成大祸。
诗歌结尾,“何由复古道,一视均尧封”,诗人向往复古之道,希望能回到一个公平、公正的社会,人人平等,一如尧舜的时代。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,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批判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