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落谷莺啼,精灵安在哉。
意思:花落山谷莺啼,精灵在哪里呢。
出自作者[唐]贯休的《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孟子终焉处,游人得得过》是一首对岘山(地名,位于中国)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名山的深深敬仰和感慨。
首联“孟子终焉处,游人得得过。□深黄狖小,地暖白云多”,以孟子终焉处这一历史背景点明岘山的重要性,并描绘了游人络绎不绝的景象。黄狖是小动物,这里用作山间小动物的泛指,描绘了山间的幽静和生机。而白云朵朵,地气融融,更增添了山的神秘和美丽。
颔联“孔圣嗟大谬,玄宗争奈何。空馀岘山色,千古共嵯峨。”孔圣人感叹岘山的命运多舛,而唐玄宗曾经登临此地,也无可奈何。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岘山永恒不变的赞叹。岘山的山色千古如画,嵯峨挺拔,令人敬仰。
颈联“花落谷莺啼,精灵安在哉。青山不可问,永日独裴回。”描绘了春去秋来,花落莺啼的景象,引发了对山灵的询问和感慨。作者在青山绿水中流连忘返,表达了对自然的深深敬仰和向往。
尾联“伊余亦惆怅,昨日郢城回。”作者自己也感到惆怅,因为前一天才来过这里,离别之际,对岘山的感情更加深厚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岘山的描绘和感叹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仰。语言优美,情感深沉,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