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太白老人》 日观东峰幽客住,竹巾藤带亦逢迎。

日观东峰幽客住,竹巾藤带亦逢迎。

意思:日观峰东面的山峰被客人住,竹丝藤带也欢迎。

出自作者[唐]张籍的《太白老人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日观东峰幽客住,竹巾藤带亦逢迎。暗修黄箓无人见,深种胡麻共犬行。洞里仙家常独往,壶中灵药自为名。春泉四面绕茅屋,日日唯闻杵臼声》是一首描绘山林生活的诗,它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在山中居住的场景,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。 首联“日观东峰幽客住,竹巾藤带亦逢迎”中,“日观”指的是日观峰,是泰山的一个山峰。“幽客住”则表达了隐居者在此居住的情境。“竹巾藤带”则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环境,竹巾和藤带都是山林中常见的材料,用来制作生活中的用品,如头巾、腰带等。这里诗人用“亦逢迎”来表达隐居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和欢迎。 颔联“暗修黄箓无人见,深种胡麻共犬行”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生活细节。“暗修黄箓”指的是在山中修炼道家经典,这里表达了隐居者对道家经典的热爱和追求。“无人见”则表达了这种修炼的神秘和隐秘性。“深种胡麻共犬行”则描绘了隐居者与狗一起在山中种植胡麻的场景,进一步表达了山林生活的朴素和自然。 颈联“洞里仙家常独往,壶中灵药自为名”则表达了隐居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。“洞里仙家常独往”表达了山林中的隐居者常常独自前往山中修炼和生活。“壶中灵药自为名”则表达了山林中的隐居者常常种植灵药,以此来维持生活和修炼。 尾联“春泉四面绕茅屋,日日唯闻杵臼声”则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。“春泉四面绕茅屋”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景色,泉水从四面八方流来,环绕着茅屋。“日日唯闻杵臼声”则描绘了隐居者与狗一起在山中种植胡麻的生活场景,每天只能听到杵臼声,表达了山林生活的宁静和和谐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隐居者在山林中的生活场景,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。诗人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节和自然景色的描绘,展现了山林的神秘、自然、和谐和宁静之美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达了对道家经典的热爱和追求,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尊重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日观东峰幽客住,竹巾藤带亦逢迎。
暗修黄箓无人见,深种胡麻共犬行。
洞里仙家常独往,壶中灵药自为名。
春泉四面绕茅屋,日日唯闻杵臼声。
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
张籍(约766年—约830年),字文昌,唐代诗人,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汉族,先世移居和州,遂为和州乌江(今安徽和县乌江镇)人。世称“张水部”、“张司业”。张籍为韩门大弟子,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,并称“张王乐府”。代表作有《秋思》、《节妇吟》、《野老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逢迎

    读音:féng yíng

    繁体字:逢迎

    短语:吹捧 拍马屁 谄媚 献殷勤 吹吹拍拍 谀 献媚 拍 恭维 讨好 捧场 媚 谄 捧 点头哈腰 阿谀奉承 溜须拍马 取悦 狐媚

    英语:i

  • 日观

    读音:rì guān

    繁体字:日觀

    意思:(日观,日观)
    泰山峰名。为着名的观日出之处。
   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汶水》引汉·应劭《汉官仪》:“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。
    日观者,鸡一鸣时,见日始欲出,长

  • 幽客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指隐士。 南朝 齐 谢朓 《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》:“幽客滞 江 皐,从赏乖缨弁。” 唐 李白 《游水西简郑明府》诗:“凉风日瀟洒,幽客时憇泊。”

    2.兰之别名。 宋 姚宽 《西溪丛语》卷上:“予长兄 伯声 ,尝得三十客:牡丹为贵客,梅为清客,兰为幽客……棠梨为鬼客。” 明 都卬 《三馀赘笔》:“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