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流莺吟》 迁乔固有之,出谷未多时。

迁乔固有之,出谷未多时。

意思:乔本来应有的提升,出谷没有多时间。

出自作者[宋]邵雍的《流莺吟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优美的诗,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。 首句“迁乔固有之,出谷未多时”,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成长的过程。这句诗描绘了树木从幼苗成长为高大乔木的过程,也象征着生命的不断进步和发展。同时,“出谷未多时”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,提醒人们珍惜生命的每一刻。 “正{左女右欶}簧为舌,初新金作衣”,这两句诗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和嫩叶。{左女右欶}簧是一种乐器,这里用来形容花朵的鲜艳色彩和娇嫩的质地。初新金作衣,则形容新发的嫩叶如同金子一样闪耀着光芒。这两句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。 “替花言灼灼,代柳说依依”,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通过拟人化的手法,将花朵比作会说话的人,替花表达自己的美丽和娇艳,将柳树比作会说话的柳树,代柳说依依不舍。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,也更加富有诗意。 “柳外晚犹啭,花前晓又啼”,这两句诗描绘了鸟儿的鸣叫声。晚上的鸟儿还在鸣叫,早晨的花朵旁边又有鸟儿的歌声。这种声音的描绘使得春天的景象更加生动和真实。 “啼多因雨过,啭少为春归”,这两句诗进一步解释了前一句诗的含义。因为刚刚下过雨,所以鸟儿啼叫的次数比较多;春天即将结束,所以鸟儿的鸣叫声也越来越少。这两句诗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,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。 最后一句“莫遣行人听,行人路正迷”,表达了作者对行人的劝告。不要让行人停下来听这些声音,因为行人的路还很长,有很多未知的旅程等待他们去探索。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。诗句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,如拟人化、比喻等,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,也更加富有诗意。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歌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迁乔固有之,出谷未多时。
正{左女右欶}簧为舌,初新金作衣。
替花言灼灼,代柳说依依。
柳外晚犹啭,花前晓又啼。
啼多因雨过,啭少为春归。
莫遣行人听,行人路正迷。
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
邵雍(1011年—1077年),字尧夫,北宋著名理学家、数学家、道士、诗人,生于林县上杆庄(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,一说生于范阳,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)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少有志,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,并悟到“道在是矣”,而后师从李之才学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与伏羲八卦,学有大成,并著有《皇极经世》《观物内外篇》《先天图》《渔樵问对》《伊川击壤集》《梅花诗》等。

天圣四年(1026年),邵雍16岁,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,卜居于此地。宋仁宗康定元年(1040年),邵雍30岁,游历河南,因将父母葬在伊水(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)之上,遂而成为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定居洛阳,以教授为生。嘉祐七年(1062年),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,自号安乐先生。出游时必坐一小车,由一人牵拉。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,两度被举,均称疾不赴。熙宁十年(1077年)病卒,终年六十七岁。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固有

    读音:gù yǒu

    繁体字:固有

    短语:老 土生土长 旧 原 初 原来 故 原始 原本 原有 本来

    英语:(v) be intrinsic or inherent to sth

  • 多时

    读音:duō shí

    繁体字:多時

    英语:a long time

    意思:(多时,多时)
    很长时间。
    唐·杜甫《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》诗:“云近蓬莱常五色,雪残鳷鹊亦多时。”

  • 迁乔

    读音:qiān qiáo

    繁体字:遷喬

    意思:(迁乔,迁乔)

    1.语出《诗小雅伐木》:“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”谓鸟从低处迁往高处。
    南朝·梁·刘孝绰《咏百舌》:“迁乔声迥出,赴谷响幽深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