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》 凭将杂拟三十首,寄与江南汤慧休。

凭将杂拟三十首,寄与江南汤慧休。

意思:凭借将杂拟三十首,寄与江南汤慧休。

出自作者[唐]刘禹锡的《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僧人道成在清凉山修行,以及他与长老们交往的诗。诗中通过描绘道成的修行环境、生活状态,以及他与长老们的交往,展现了道成的高尚品格和深厚的修行功底。 首联“释子道成神气闲,住持曾上清凉山。”描绘了道成的形象和他在清凉山的修行经历。他神态安详,举止从容,曾经担任住持,在清凉山修行过。这表明他是一位有深厚修行功底的僧人,同时也暗示他在清凉山有着丰富的修行经验和深厚的佛学造诣。 颔联“晴空礼拜见真像,金毛五髻卿云间。”描绘了道成在晴空下礼拜佛像的场景,以及他头上的五色发髻如同金毛一般,在卿云之间显得格外醒目。这进一步展现了道成的修行境界和形象特征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。 颈联“西游长安隶僧籍,本寺门前曲江碧。”描述了道成在长安游学时隶属僧籍的经历,以及他在本寺门前曲江碧水畔的生活环境。这表明他在修行之余,也注重对世俗事务的处理和修行环境的营造。 接下来的一联继续描绘道成的日常生活:“松间白月照宝书,竹下香泉洒瑶席。”这两句描绘了道成在松间月下阅读佛经,在竹林下享受香泉洒落的场景,进一步展现了道成的清净修行环境和深厚的佛学修养。 随后的一联描述了道成在修行方面的成就:“前时学得经论成,奔驰象马开禅扃。”他以前学习佛经论著取得了成就,如同奔驰的象马打开了禅门。这表明他在佛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。 最后三联描绘了道成与长老们的交往和修行生活:“高筵谈柄一麾拂,讲下门徒如醉醒。”他与长老们共同参加盛宴,挥动拂尘谈论佛法,门徒如同醉醒一般跟随他的教导。“旧闻南方多长老”,暗示南方有很多与他一样的长老。“次第来入荆门道”,暗示他们将陆续来到荆门道,共同探讨佛法。“宴坐东阳枯树下,经行居止故台边。”这描绘了他在枯树下宴坐,在故台边经行的修行生活。 最后,“忽忆遗民社中客,为我衡阳驻飞锡。”他忽然想起遗民社中的一位客人,邀请他来衡阳与他一起修行。“讲罢同寻相鹤经,闲来共蜡登山屐。”这两句描绘了他们共同探讨《相鹤经》的场景以及一同登山涉水的闲暇时光。 最后两句“凭将杂拟三十首,寄与江南汤慧休。”他写了一首杂拟诗赠给江南的汤慧休,表达了他对汤慧休的敬仰之情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道成的修行环境、生活状态以及他与长老们的交往,展现了道成的高尚品格和深厚的修行功底。同时,也表达了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敬仰之情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佛教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释子道成神气闲,住持曾上清凉山。
晴空礼拜见真像,金毛五髻卿云间。
西游长安隶僧籍,本寺门前曲江碧。
松间白月照宝书,竹下香泉洒瑶席。
前时学得经论成,奔驰象马开禅扃。
高筵谈柄一麾拂,讲下门徒如醉醒。
旧闻南方多长老,次第来入荆门道。
荆州本自重弥天,南朝塔庙犹依然。
宴坐东阳枯树下,经行居止故台边。
忽忆遗民社中客,为我衡阳驻飞锡。
讲罢同寻相鹤经,闲来共蜡登山屐。
一旦扬眉望沃州,自言王谢许同游。
凭将杂拟三十首,寄与江南汤慧休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刘禹锡(772年—842年),字梦得,河南洛阳人,自称“家本荥上,籍占洛阳”,又自言系出中山。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。唐朝文学家、哲学家,有“诗豪”之称。

刘禹锡贞元九年(793年),进士及第,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,为杜佑所器重,后从杜佑入朝,为监察御史。贞元末,与柳宗元,陈谏、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,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。后历任朗州司马、连州刺史、夔州刺史、和州刺史、主客郎中、礼部郎中、苏州刺史等职。会昌时,加检校礼部尚书。卒年七十,赠户部尚书。

刘禹锡诗文俱佳,涉猎题材广泛,与柳宗元并称“刘柳”,与韦应物、白居易合称“三杰”,并与白居易合称“刘白”,有《陋室铭》《竹枝词》《杨柳枝词》《乌衣巷》等名篇。哲学著作《天论》三篇,论述天的物质性,分析“天命论”产生的根源,具有唯物主义思想。有《刘梦得文集》,存世有《刘宾客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江南

    读音:jiāng nán

    繁体字:江南

    英语:south of the River

    意思:
    1.指长江以南的地区。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: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·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、江西省一带;后

  • 杂拟

    读音:zá nǐ

    繁体字:雜擬

    意思:(杂拟,杂拟)
    古诗诗体之一种。指各种模拟前人作品所写的诗。
    《文选诗杂拟上》唐·刘良注:“杂,谓非一类。拟,比也;比古志以明今情。”
    唐·刘禹锡《送慧则法

  • 三十

    读音:sān shí

    繁体字:三十

    意思:
    1.数词。十的三倍。
    《诗小雅无羊》:“三十维物,尔牲则具。”
    《左传宣公三年》:“成王定鼎于郏鄏,卜世三十,卜年七百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