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年五月访庐山,山翠浮声寝食间。
意思:当年五月访问庐山,山翠浮声寝食之间。
出自作者[宋]苏辙的《书庐山刘顗宫苑屋壁三绝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当年五月访庐山》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描绘作者在庐山的游览经历,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闲适之情。
首句“当年五月访庐山,山翠浮声寝食间。”描绘了作者五月访问庐山的情景,通过“山翠”这一词语,我们可以感受到庐山清新的自然气息,仿佛山间的翠绿气息在空气中流动,让人心旷神怡。“浮声寝食间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喜爱之情,使得游览过程中的一切琐碎之事都暂时抛诸脑后。
“藤杖复随春色到,寒泉顿与客心闲。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游览庐山的感受。藤杖代表着作者的身体状况,因为年老体衰,需要借助藤杖来行走。而“春色”则象征着庐山的新生和活力,与作者内心的闲适相呼应。同时,“寒泉”一词也暗示了作者在庐山中的清净和舒适,使得他的内心得到了片刻的宁静。
“岩头悬布煎茶足,峡口惊雷泛叶悭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庐山中的生活场景,如悬布煎茶等,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在庐山中的闲适之情。同时,“峡口惊雷”和“泛叶悭”等词语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趣味性。
最后,“待得前村新雨遍,扁舟应逐好风还。”描绘了作者在庐山中的期待之情,期待着前村新雨的到来,然后乘扁舟随好风返回。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的留恋之情,也预示着下一次的庐山之行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,展现了作者在庐山中的闲适和喜爱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,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品格和情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