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》 譬如薪中火,外照不自烛。

譬如薪中火,外照不自烛。

意思:比如柴中火,外照不从蜡烛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辙的《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四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内在精神生活的人生态度的表达。诗中描绘了一种理想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方式,即“出世士”,他们不追求物质的享受,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。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,如“共居天地间,大类一间屋”、“推排出高下,何异车转毂”、“譬如薪中火,外照不自烛”、“息微知气定,睡少验神足”等,这些比喻和语言既形象又富有哲理,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。 诗中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。作者认为,尘世中的名利、繁华、纷扰都是过眼云烟,不值得追求。相反,他推崇内心的平静、精神的满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。 此外,诗中还表达了对“出世士”的赞赏和鼓励。作者认为这些人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,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,他们是真正的“出世者”。 整首诗语言优美、哲理深刻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共居天地间,大类一间屋。
推排出高下,何异车转毂。
死生本昼夜,祸福固倚伏。
谁令尘垢昏,浪与纷华逐。
譬如薪中火,外照不自烛。
感君探至道,劝我减粱肉。
虚心有遗味,实腹不须粟。
芬敷谢桃杏,清劲比松竹。
息微知气定,睡少验神足。
胡为嗜一饱,坐使百神哭。
要知丹砂异,不受腥腐触。
可怜山林姿,自缚斗升禄。
君看出世士,肯屑世间福。
宁从市井游,与众同碌碌,不愿束冠裳,腰金佩鸣玉。
斯人今何在,未易识凡目。

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
苏辙(1039年3月18日—1112年10月25日),字子由,一字同叔,晚号颍滨遗老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,北宋文学家、诗人、宰相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辙登进士第,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、商州军事推官。宋神宗时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留守推官。此后随张方平、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。宋哲宗即位后,获召入朝,历官右司谏、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等职。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,落职知汝州。此后连贬数处。蔡京掌权时,再降朝请大夫,遂以太中大夫致仕,筑室于许州。

政和二年(1112年),苏辙去世,年七十四,追复端明殿学士、宣奉大夫。宋高宗时累赠太师、魏国公,宋孝宗时追谥“文定”。

苏辙与父亲苏洵、兄长苏轼齐名,合称“三苏”。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,以散文著称,擅长政论和史论,苏轼称其散文“汪洋澹泊,有一唱三叹之声,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”。其诗力图追步苏轼,风格淳朴无华,文采少逊。苏辙亦善书,其书法潇洒自如,工整有序。著有《诗传》、《春秋传》、《栾城集》等行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譬如

    读音:pì rú

    繁体字:譬如

    英语:for example

    意思:
    1.比如。
    《周礼考工记弓人》:“恒角而达,譬如终紲,非弓之利也。”
    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