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宣州杂诗二十首》 三洲滩口急,两水渡头来。

三洲滩口急,两水渡头来。

意思:三洲滩口急,两水过头来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宣州杂诗二十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标题是《三洲滩口急,两水渡头来》,它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生动描绘。通过对三洲滩口急流和两水渡头的描绘,诗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。 首句“三洲滩口急,两水渡头来”直接描绘了三洲滩口的地理环境,突出了其水流湍急的特点。诗人用“急”字来形容水流的速度,同时也暗示了此处环境的险峻。而“两水”则是指两条河流交汇处,形成了独特的渡头景象。 “下过桓彝宅,上通严子台。”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三洲滩口的地理特征,同时也融入了历史元素。诗人通过描述桓彝的故居和严子台的地理位置,为读者展现了这片自然景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。 “潺湲泻寒月,晃漾照春梅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三洲滩口的夜景,月光下的流水潺潺流动,映照出梅花的美丽。诗人用“寒月”和“春梅”来形容夜景的冷清和梅花的娇艳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。 “白鹭惊起处,鱼多见底回。”最后两句诗人描绘了白鹭被水流声惊起和鱼儿在水中回游的场景,进一步突出了三洲滩口水流湍急的特点。这种细节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,也增加了诗的趣味性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三洲滩口急流和两水渡头的美丽景色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,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。同时,诗中也融入了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,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和有深度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三洲滩口急,两水渡头来。
下过桓彝宅,上通严子台。
潺湲泻寒月,晃漾照春梅。
白鹭惊起处,鱼多见底回。
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三洲

    读音:sān zhōu

    繁体字:三洲

    意思:
    1.指传说中的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仙山。
    明·高启《次韵酬张院长见贻太湖中秋玩月之作》:“若上洞庭看玉镜,两山应是胜三洲。”

    2.歌曲名。

  • 渡头

    读音:dù tóu

    繁体字:渡頭

    英语:ferry

    意思:(渡头,渡头)
    犹渡口。过河的地方。
    南朝·梁简文帝《乌栖曲》之一:“採莲渡头拟黄河,郎今欲渡畏风波。”
    五代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