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地春来血尚流,残烽缺堠满淮头。
意思:战地春来血还在流,烽火了望台满淮头缺残。
出自作者[宋]刘克庄的《赠防江卒六首 其五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战地春来血尚流,残烽缺堠满淮头。明时颇牧居深禁,若见关山也自愁》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诗,通过对战地春日的描绘,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首句“战地春来血尚流”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性。在春天来临的战地上,鲜血仍然在流淌,这象征着战争的破坏力之大,以及生命的脆弱。
“残烽缺堠满淮头”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痕迹,残破的烽火台和界碑遍布在淮河两岸,象征着战争的激烈和频繁。
“明时颇牧居深禁”一句,“明时”指的是太平盛世,与战地形成鲜明对比;“颇牧”指古代的良将廉颇、李牧,他们深居皇宫之中,象征着战争时期,当权者对战争的漠视或者说是对战乱的逃避。
最后,“若见关山也自愁”一句,诗人借用典故,以想象中的他们(颇牧)见到关山(象征边塞)时也会忧愁作结,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对比和平与战争的对比,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,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