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》 仕宦至公相,致君作尧汤。

仕宦至公相,致君作尧汤。

意思:官至宰相,导致你做尧、汤。

出自作者[唐]杜牧的《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小侄子的成长过程,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美好期望。 首段描述小侄子阿宜,虽然年纪尚小,但筋骨结实,眼神明亮。去年还学习玩耍,指挥孩子们,意气坚刚。今年开始读书,跟随兄长,敛手整衣裳。去年冬至时,他站在旁边拜我祝我,希望他富贵长寿。今年诗人在江外,今日是一阳初生之日,思念侄子,为他祝福。 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,如将阳刚的君子比作新生的阳,将小儿学日就月将的勤奋精神比作仕途的上升。同时,也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期望和祝愿,希望他能够仕途顺利,成为公相,为国家做出贡献。 整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通过对小侄子的描绘,展现了亲情和关爱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。整首诗充满了温馨和希望,是一首充满亲情和美好期望的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小侄名阿宜,未得三尺长。
头圆筋骨紧,两眼明且光。
去年学官人,竹马绕四廊。
指挥群儿辈,意气何坚刚。
今年始读书,下口三五行。
随兄旦夕去,敛手整衣裳。
去岁冬至日,拜我立我旁。
祝尔愿尔贵,仍且寿命长。
今年我江外,今日生一阳。
忆尔不可见,祝尔倾一觞。
阳德比君子,初生甚微茫。
排阴出九地,万物随开张。
一似小儿学,日就复月将。
勤勤不自已,二十能文章。
仕宦至公相,致君作尧汤。
我家公相家,剑佩尝丁当。

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
杜牧(803年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、散文家,是宰相杜佑之孙,杜从郁之子。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,授弘文馆校书郎。后赴江西观察使幕,转淮南节度使幕,又入观察使幕,理人国史馆修撰,膳部、比部、司勋员外郎,黄州、池州、睦州刺史等职。

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,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,其诗英发俊爽,多切经世之物,在晚唐成就颇高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,\"大杜“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公相

    读音:gōng xiāng

    繁体字:公相

    意思:
    1.指公卿、宰相一类的显官。
    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诚知其如此,虽万乘之公相,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。”
    宋·梅尧臣《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》诗

  • 致君

    读音:zhì jūn

    繁体字:緻君

    意思:谓辅佐国君,使其成为圣明之主。
    《墨子亲士》:“良才难令,然可以致君见尊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:“致君尧·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”
    宋·

  • 仕宦

    读音:shì huàn

    繁体字:仕宦

    英语:official

    意思:
    1.出仕;为官。
    《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鲁仲连者,齐人也。好奇伟俶傥之画策,而不肯仕宦任职,好持高节。游

  • 至公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最公正;极公正。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风雨至公而无私,所行无常乡。”《吕氏春秋·慎大》:“ 汤 立为天子, 夏 民大説,如得慈亲,朝不易位,农不去畴,商不变肆,亲 郼 如 夏 ,此之谓至公。”《后汉书·荀彧传》:“秉至公以服天下,大略也。”

    2.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。谓其大公无私。 唐 刘虚白 《献主文》诗:“不知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