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芳讵容歇,幽赏无不可。
意思:当时芳能容纳歇,幽赏没有不可。
出自作者[宋]章康的《诗一首》
全文赏析
《诗一首》是宋代诗人章康创作的一首诗。这首诗的原文如下:
“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
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。”
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。
首句“青山隐隐水迢迢”,描绘了江南山水的优美景色。青山隐约可见,绿水悠长,给人一种宁静、深远的感觉。这里的“隐隐”和“迢迢”两个词,形象地表现了山和水的遥远和朦胧,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。
第二句“秋尽江南草未凋”,描述了江南秋天的景色。虽然秋天已经过去,但江南的草木依然青翠欲滴,没有凋零的迹象。这里的“秋尽”和“草未凋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突出了江南秋天的生机勃勃和宜人之处。
第三句“二十四桥明月夜”,描绘了江南夜晚的美景。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一座著名桥梁,这里用它来代表江南的夜景。明月高悬,洒下皎洁的月光,照亮了二十四桥,使整个夜晚都变得明亮而宁静。这里的“明月夜”一词,既表现了夜晚的美丽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。
最后一句“玉人何处教吹箫”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。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,吹箫则是一种优雅的音乐表演。诗人想象着在这样美好的夜晚,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何处吹奏着悠扬的箫声。这里的“何处”一词,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,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奈。
总之,《诗一首》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。它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,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