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桂枝香·琴书半室》 发短霜浓,却恐浩歌消得。

发短霜浓,却恐浩歌消得。

意思:发短霜浓,却怕高歌消得。

出自作者[宋]张炎的《桂枝香·琴书半室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琴书半室。向桂边偶然,一见秋色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并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,如“老树香迟,清露缀花疑滴”,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使人仿佛置身其中。 首先,诗人在描述自己在一个名为“半室”的地方,偶然看到桂树边的秋色,引发了深深的感慨。这里的“桂边”暗示了秋天的到来,而“秋色”则象征着一种宁静、深沉的美。 接着,“老树香迟,清露缀花疑滴”一句,诗人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,使人仿佛置身其中。这里的“老树”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,“香迟”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。而“清露缀花疑滴”则形象地描绘了露珠在花上滚动的样子,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。 然后,“山翁翻笑如泥醉,笑生平、无此狂逸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。这里的“山翁”象征着自然和自由,“笑生平、无此狂逸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自豪。 此外,“晋人游处,幽情付与,酒尊吟笔”一句,诗人借用了晋代文人雅士的游历生活,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。这里的“酒尊吟笔”象征着诗人的才情和自由的精神世界。 最后,“明年野客重来此,探枝头、几分消息”一句,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。这里的“明年”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生活的延续,“探枝头、几分消息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,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。整首诗语言优美,意象丰富,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琴书半室。
向桂边偶然,一见秋色。
老树香迟,清露缀花疑滴。
山翁翻笑如泥醉,笑生平、无此狂逸。
晋人游处,幽情付与,酒尊吟笔。
任萧散、披襟岸帻。
叹千古犹今,休问何夕。
发短霜浓,却恐浩歌消得。
明年野客重来此,探枝头、几分消息。
望西楼远,西湖更远,也寻梅驿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张炎(1248-约1320),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,字叔夏,号玉田,又号乐笑翁。临安(今浙江杭州)人,祖籍秦州成纪(今甘肃天水)。贵族后裔(循王张俊六世孙)。祖父张濡,父张枢,皆能词善音律。前半生富贵无忧。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,南宋亡,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,家财被抄没。此后,家道中落,贫难自给,曾北游燕赵谋官,失意南归,长期寓居临安,落魄而终。

著有《山中白云词》,存词302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浩歌

    读音:hào gē

    繁体字:浩歌

    意思:放声高歌,大声歌唱。
    《楚辞九歌少司命》:“望美人兮未来,临风怳兮浩歌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玉华宫》诗:“忧来藉草坐,浩歌泪盈把。”
    清·龚自珍《己亥杂诗

  • 消得

    读音:xiāo de

    繁体字:消得

    意思:亦作“消的”。

    1.需要;须得。
    宋·刘克庄《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翫月》词:“消得几多风露,变教人世清凉。”
    《水浒传》第七二回:“你不带我去便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