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岁暮杂忆》 白屋山腰烟内市,红兰水面雨中楼。

白屋山腰烟内市,红兰水面雨中楼。

意思:白屋山腰烟雾国内市,红兰水面雨中楼。

出自作者[清]陈维崧的《岁暮杂忆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《岁暮杂忆》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组诗歌。这组诗歌描绘了作者在岁末时节对过去一年的回忆与感慨,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。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: 1. 时代背景: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初期,这是一个社会动荡、变革的时代。作者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事的不满,对社会现实的关注。 2. 个人经历:陈维崧一生坎坷,经历了许多磨难。在岁末之际,他对自己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回顾,将自己的感慨融入诗歌之中。 3. 文学传统:中国古代文人有在岁末时节总结过去、展望未来的传统。陈维崧的《岁暮杂忆》也是在这个文学传统下创作的。 综上所述,陈维崧的《岁暮杂忆》是在清朝初期社会动荡、个人经历坎坷以及古代文学传统的背景下创作的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江南忆,罨画最风流。
白屋山腰烟内市,红兰水面雨中楼。
楼上漾帘钩。
作者介绍 应玚简介
陈维崧(1625—1682年),字其年,号迦陵,江苏宜兴人。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,阳羡词派领袖。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。

明熹宗天启五年(1625年),陈维崧出世,幼时便有文名。十七岁应童子试,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。与吴兆骞、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“江左三凤”。与吴绮、章藻功称“骈体三家”。明亡后,科举不第。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,陈维崧亦寓居商丘,与弟同居。顺治十五年(1658年)十一月,陈维崧访冒襄,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,冒襄派徐紫云(云郎)伴读。

康熙元年(1662年),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、张养重等修禊红桥。康熙十八年(1679年),举博学鸿词科,授官翰林院检讨。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,享年五十八岁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红兰

    读音:hóng lán

    繁体字:紅蘭

    意思:(红兰,红兰)
    兰草的一种。
    南朝·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见红兰之受露,望青楸之罹霜。”

    解释:1.兰草的一种。

  • 山腰

    读音:shān yāo

    繁体字:山腰

    短语:山脊

    英语:(n) mountain waist; the area half way up a mountain

    意思:山脚和山顶之

  • 白屋

    读音:bái wū

    繁体字:白屋

    意思:
    1.指不施采色、露出本材的房屋。一说,指以白茅覆盖的房屋。为古代平民所居。
    《尸子君治》:“人之言君天下者瑶臺九纍,而尧白屋。”
    《汉书王莽传上》:“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