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以镜赠别》 月破天暗时,圆明独不歇。

月破天暗时,圆明独不歇。

意思:月破天暗时,圆明独独不歇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以镜赠别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月亮为题材,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见解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。 首先,诗人指出,人们常常将明月视为美丽的事物,但诗人认为明月比不上一年四季的十二个月夜,因为它们总是有缺有圆。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,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。 接着,诗人又提到月亮的清澈透明,如同玉匣中的水一样,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的纯洁和美好。诗人认为,月亮在黑暗中破晓时,总是明亮而持久,这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。 然而,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。他觉得自己已经年老色衰,鬓发斑白,无法与少年相比。因此,他希望将月亮赠给远方的少年,让他能够继续保持青春活力。 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之情。他希望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,并以此作为分别的礼物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篇,通过月亮这一象征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。这首诗的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人言似明月,我道胜明月。
明月非不明,一年十二缺。
岂如玉匣里,如水常澄澈。
月破天暗时,圆明独不歇。
我惭貌丑老,绕鬓斑斑雪。
不如赠少年,回照青丝发。
因君千里去,持此将为别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圆明

    读音:yuán míng

    繁体字:圓明

    意思:(圆明,圆明)

    1.指圆镜明亮光洁。
    唐·白居易《以镜赠别》诗:“月破天闇时,圆明独不歇。”

    2.佛教语。谓彻底领悟。

  • 不歇

    读音:bù xiē

    繁体字:不歇

    意思:不罢休;不停止。
    《西游记》第六七回:“那徒弟心还不歇,至今还要告状,不得干凈。”
    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直到他的狂跳不歇的心脏不能再跳动。”
    ---------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