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获鬼章二十二韵》 缓死恩殊厚,求生尾屡摇。

缓死恩殊厚,求生尾屡摇。

意思:缓死恩很厚,求生尾多次摇摆。

出自作者[宋]苏轼的《获鬼章二十二韵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,通过对青唐逋寇的描述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信心。 首先,诗中通过对青唐逋寇的描绘,表达了对他们的蔑视和不满。作者通过描述他们的狡猾、窃据郡位、潜通讲渚桥等行为,表达了对他们的不齿和愤怒。同时,作者也表达了对庙谋周召虎、边帅汉班超等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,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信心。 其次,诗中通过对战争的描述,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豪。作者通过描述坚垒千兵破、连航一炬烧等战斗场景,表达了对将士们的英勇和智慧的赞扬,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自豪。 最后,诗中通过对俘虏的处理和对朝廷的描述,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和忠诚。作者通过描述擒奸从窟穴、奏捷上烟霄等情节,表达了对朝廷处理俘虏的公正和明智的赞赏,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和忠诚。 整首诗情感激昂,气势磅礴,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期望和信心,同时也表达了对将士们的英勇和智慧的赞扬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古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青唐有逋寇,白首已穷妖。
窃据临洮郡,潜通讲渚桥。
庙谋周召虎,边帅汉班超。
坚垒千兵破,连航一炬烧。
擒奸従窟穴,奏捷上烟霄。
诡异人图像,欢娱路载谣。
千诛非一事,伐叛自先朝。
取道经陵寝,前期告庙祧。
西来闻几日,面缚见今朝。
二圣临云陛,千官溢海潮。
载囚车轳辘,失主马萧条。
横拜如蹲犬,胡装尚衣貂。
理卿辞具服,译长舌初调。
缓死恩殊厚,求生尾屡摇。
慈仁逢太母,宽厚戴唐尧。
赤手真擒虎,和羹未赐枭。

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。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。

嘉祐二年(1057年),苏轼进士及第。宋神宗时曾在凤翔、杭州、密州、徐州、湖州等地任职。元丰三年(1080年)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宋哲宗即位后,曾任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礼部尚书等职,并出知杭州、颍州、扬州、定州等地,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、儋州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,途中于常州病逝。宋高宗时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。其文纵横恣肆;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其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其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亦善书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;工于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、《东坡易传》、《东坡乐府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求生

    读音:qiú shēng

    繁体字:求生

    英语:seek survival; seek to live on

    意思:设法活下去;谋求生路。
    《论语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

  • 缓死

    读音:huǎn sǐ

    繁体字:緩死

    意思:(缓死,缓死)

    1.谓宽赦死罪。
    《易中孚》:“君子以议狱缓死。”
    孔颖达疏:“故君子以议其过失之狱,缓捨当死之刑也。”
    唐·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