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与信道游涧边》 回碕发涧怒,高霭生树容。

回碕发涧怒,高霭生树容。

意思:回崖岸发涧发怒,高雾生成树容。

出自作者[宋]陈与义的《与信道游涧边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斜阳照乱石,颠崖下双筇》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,它以斜阳照耀下的乱石和颠崖为背景,描绘了双筇在绝壑底仰视最奇峰的场景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,展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自然之美,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。 “回碕发涧怒,高霭生树容”一句,描绘了回碕发出的涧水如怒,高耸的山峰上生长着树木的场景。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和活力,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。 “半岩菖蒲根,翠葆森伏龙”一句,则描绘了半山腰的菖蒲根和翠绿的树丛中隐藏着森严的龙的场景。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和奇妙,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。 最后,“岂无游世上,於此傥相逢”一句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期待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无奈。而“客心忽悄怆,归路迷行踪”一句,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陶醉之后,突然感到寂寥和悲伤的情感,同时也表达了对归路的迷茫和无奈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无奈。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,意象生动鲜明,情感真挚深沉,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篇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斜阳照乱石,颠崖下双筇。
试从绝壑底,仰视最奇峰。
回碕发涧怒,高霭生树容。
半岩菖蒲根,翠葆森伏龙。
岂无游世上,於此傥相逢。
客心忽悄怆,归路迷行踪。
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
陈与义(1090-1138),字去非,号简斋,汉族,其先祖居京兆(今陕西西安),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,故为洛(今河南洛阳)人。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,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年)。北宋末、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,同时也工于填词。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,却别具风格,尤近于苏东坡,语意超绝,笔力横空,疏朗明快,自然浑成,著有《简斋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