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道吾山》 尘消百尺瀑,心断一声钟。

尘消百尺瀑,心断一声钟。

意思:尘消百尺瀑布,做出一声钟。

出自作者[清]谭嗣同的《道吾山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夕阳悬高树,薄暮入青峰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禅意的美诗。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,将夕阳、高树、薄暮、青峰等自然元素与古寺、云鹤、月光、瀑布、钟声等禅意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创造出一个富有禅意的世界。 首联“夕阳悬高树,薄暮入青峰”,诗人以夕阳西下为背景,描绘了夕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上,余晖洒满大地,天色渐渐暗淡,暮色笼罩着青翠的山峰。这一联通过夕阳和薄暮的描绘,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,为后面的禅意铺垫了背景。 颔联“古寺云依鹤,空潭月照龙”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古寺的景象。在古寺中,云雾缭绕,鹤儿在空中飞翔;空荡的潭水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幽深,潭中的鱼龙仿佛也被月光照亮。这一联通过描绘古寺的景象,进一步展现了禅意的深远和静谧。 颈联“尘消百尺瀑,心断一声钟”,诗人通过描绘瀑布的消散和钟声的响起,表达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。随着瀑布的落下,尘世的烦恼和纷扰也随之消散;而一声钟声的响起,也让人心境断绝,进入一种超脱的状态。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理解和体验。 尾联“禅意渺何著,啾啾阶下蛩”,诗人以“禅意渺”来总结全诗的主题,表达了对禅意的深深向往和追求。在寂静的夜晚,蟋蟀在台阶下啾啾鸣叫,更增添了禅意的深远和寂静。这一联以动衬静,进一步突出了禅意的静谧和深远。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禅意为主题,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比喻,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的理解和追求。诗人通过对夕阳、古寺、云鹤、月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,以及瀑布、钟声等禅意元素的表达,营造了一个富有禅意的世界,让人感受到宁静、深沉和超脱的美感。同时,诗人也通过具体的描绘和比喻,表达了自己对禅意的深深向往和追求,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夕阳悬高树,薄暮入青峰。
古寺云依鹤,空潭月照龙。
尘消百尺瀑,心断一声钟。
禅意渺何著,啾啾阶下蛩。
作者介绍 谭嗣同简介
谭嗣同(1865.3.10—1898.9.28),男,字复生,号壮飞,湖南浏阳人,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,维新派人士。其所著的《仁学》,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,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。

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、南学会等,主办《湘报》,又倡导开矿山、修铁路,宣传变法维新,推行新政。

公元1898年(光绪二十四年)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,失败后被杀,年仅33岁,为“戊戌六君子”之一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百尺

    读音:bǎi chǐ

    繁体字:百尺

    意思:
    1.十丈。喻高、长或深。
    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。”
    晋·左思《咏史》之二:“以彼径寸茎,荫此百尺条。”
    《文选鲍照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