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》 十里杨州花底散,五陵年少已无多。

十里杨州花底散,五陵年少已无多。

意思:十里扬州花底散,五陵少年已不多。

出自作者[元]杨维桢的《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淮南八月雁初过,奉使槎回乌鹊河。十里杨州花底散,五陵年少已无多》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感叹时光流逝的诗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 首句“淮南八月雁初过”,诗人以雁作为描写秋天景色的起点,表达了深秋时节万物萧条的景象。八月,大雁开始南飞,这是秋天的一个标志性景象。而“初”字则表达了大雁南飞的缓慢和依依不舍之情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。 “奉使槎回乌鹊河”,诗人奉命出使,但此次出使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。他回到家乡的河流,看到河流中的船只往来穿梭,但自己却无法回到家乡,这种情感在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。 “十里扬州花底散”,这句诗描绘了十里扬州的花海景象,但诗人却无法享受这美景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逝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。 “五陵年少已无多”,这句诗描绘了年轻人的青春年华已经不再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五陵是汉代长安的名胜,是豪门贵族的聚居之地,诗人用它来比喻那些曾经年少轻狂、无所畏惧的人们,但现在他们已经不再年轻,时光已经带走了他们的青春。 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人通过描绘大雁南飞、奉使出征、十里扬州花海消逝、五陵年少不再等景象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、无奈和惋惜之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淮南八月雁初过,奉使槎回乌鹊河。
十里杨州花底散,五陵年少已无多。
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
杨维桢(1296年-1370年),字廉夫,号铁崖、铁笛道人等。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、文学家、书画家和戏曲家。杨维桢自幼聪颖,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。他的诗歌清新脱俗,意境深远,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,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。此外,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,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。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、自然流畅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五陵

    读音:wǔ líng

    繁体字:五陵

    英语:the five mausoleum of emperor in Han dynasty

    意思:
    1.长陵、安陵、阳陵、茂陵、平陵五县的合称。均在渭水北

  • 五陵年少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指京都富豪子弟。 唐 白居易 《琵琶行》:“五陵年少争缠头,一曲红綃不知数。” 元 金仁杰 《追韩信》第三折:“五陵年少,端的一言难尽。” 清 揆叙 《鹰坊歌》:“五陵年少颇好事,爱玩岂惜千金偿。”参见“ 五陵 ”。

    读音:wǔ líng nián shào

  • 无多

    读音:wú duō

    繁体字:無多

    意思:(无多,无多)
    没有多少。
    唐·杜荀鹤《和友人寄孟明府》:“莫嫌月入无多俸,须喜秋来不废吟。”
    清·周亮工《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》诗:“乱后还家庆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