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里杨州花底散,五陵年少已无多。
意思:十里扬州花底散,五陵少年已不多。
出自作者[元]杨维桢的《吴咏十章用韵复正宗架阁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淮南八月雁初过,奉使槎回乌鹊河。十里杨州花底散,五陵年少已无多》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感叹时光流逝的诗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
首句“淮南八月雁初过”,诗人以雁作为描写秋天景色的起点,表达了深秋时节万物萧条的景象。八月,大雁开始南飞,这是秋天的一个标志性景象。而“初”字则表达了大雁南飞的缓慢和依依不舍之情,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。
“奉使槎回乌鹊河”,诗人奉命出使,但此次出使却让他感到无奈和痛苦。他回到家乡的河流,看到河流中的船只往来穿梭,但自己却无法回到家乡,这种情感在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。
“十里扬州花底散”,这句诗描绘了十里扬州的花海景象,但诗人却无法享受这美景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逝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。
“五陵年少已无多”,这句诗描绘了年轻人的青春年华已经不再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五陵是汉代长安的名胜,是豪门贵族的聚居之地,诗人用它来比喻那些曾经年少轻狂、无所畏惧的人们,但现在他们已经不再年轻,时光已经带走了他们的青春。
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,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诗人通过描绘大雁南飞、奉使出征、十里扬州花海消逝、五陵年少不再等景象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、无奈和惋惜之情。同时,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