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湘夫人祠(即黄陵庙)》 肃肃湘妃庙,空墙碧水春。

肃肃湘妃庙,空墙碧水春。

意思:肃肃湘妃庙,空墙碧水春。

出自作者[唐]杜甫的《湘夫人祠(即黄陵庙)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湘妃庙景象的诗,通过对空荡荡的庙墙、碧绿的春水、墙壁上的字迹、翠帷上的灰尘、燕子飞舞、蘋花微馨等细节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湘妃的哀悼之情。 首联“肃肃湘妃庙,空墙碧水春”,诗人首先描绘了湘妃庙的肃穆和空荡,以及庙墙后的碧绿春水。肃肃,形容庙宇的庄严肃穆;空墙,描绘了庙宇的空旷,只有空荡荡的墙壁;碧水,则描绘了春水的碧绿清澈。这一联通过视觉和环境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。 颔联“虫书玉佩藓,燕舞翠帷尘”,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庙内的景象。虫书,指墙壁上被虫爬过的痕迹,仿佛在诉说着什么;玉佩藓,描绘了墙壁上被苔藓覆盖的玉佩,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无人问津的冷清;翠帷尘,则描绘了翠色的帷幕上的灰尘,进一步表现出庙宇的冷落。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,生动地展现了庙宇的荒凉和无人问津。 颈联“晚泊登汀树,微馨借渚蘋”,诗人转而描绘船晚泊在汀树上的情景,借着蘋花微馨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思。汀树,指江边生长的树木;微馨,指微弱的馨香;渚蘋,则是水中生长的蘋花。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哀伤的氛围。 尾联“苍梧恨不尽,染泪在丛筠”,诗人以苍梧山(即九嶷山)不尽的恨意,来比喻湘妃的哀怨之情,表达出诗人对湘妃无尽的哀悼之情。丛筠,即丛生的竹子。这一联既是对全诗主题的总结,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。 总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对湘妃庙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湘妃的哀悼之情。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节描写和比喻,将情感与景物相结合,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氛围,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肃肃湘妃庙,空墙碧水春。
虫书玉佩藓,燕舞翠帷尘。
晚泊登汀树,微馨借渚蘋。
苍梧恨不尽,染泪在丛筠。
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肃肃

    读音:sù sù

    繁体字:肅肅

    意思:(肃肃,肃肃)

    1.恭敬貌。
    《诗大雅思齐》:“雝雝在宫,肃肃在庙。”
    毛传:“肃肃,敬也。”
    汉·扬雄《河东赋》:“穆穆肃肃,蹲

  • 湘妃

    读音:xiāng fēi

    繁体字:湘妃

    英语:Xiang Concubine

    意思:舜二妃娥皇、女英。相传二妃没于湘水,遂为湘水之神。
    北周·庾信《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》:“西临织女之庙,

  • 碧水

    读音:bì shuǐ

    繁体字:碧水

    意思:绿水。
    南朝·梁简文帝《采莲曲》:“桂楫兰桡浮碧水,江花玉面两相似。”
    唐·李白《早春寄王汉阳》诗:“碧水浩浩云茫茫,美人不来空断肠。”
    五代·和凝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