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抛蓑笠者,急善遇休明。
意思:近抛蓑衣斗笠的,赶快好好对待美好。
出自作者[唐]贯休的《上俞许二判官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与自然、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主题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:
首先,诗的开头“近抛蓑笠者,急善遇休明。”描绘了一个场景,即一位农夫匆忙地披上蓑笠,急切地等待着政治上的清明。这里的“蓑笠”象征着农夫的生活,而“近抛”则暗示了农夫对政治环境的关注和担忧。诗人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对社会环境的关注,以及对政治清明的渴望。
“未省亲宗伯,焉能识正声。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理解或欣赏自己正声的遗憾。这里的“宗伯”可能是指朝廷或权贵,“正声”则可能是诗人自己的作品或理想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地位和权力不公的无奈和不满。
“病容经夏在,岳梦入秋并。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。诗人的“病容”可能暗示了他的忧虑和痛苦,“岳梦”则可能象征着他的理想和抱负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。
“无限林中意,今逢许郭倾。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林中的无尽思绪,如今遇到了知音许郭,心中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和倾诉。这里的“林中意”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思考,“许郭”则可能是指许友、郭沫若等文化名人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文化交流的期待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场景和情感,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环境的关注、对个人命运的挣扎以及对文化交流的期待。整首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