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赠六安文殊亮老》 我从东蓼来,水竹遂幽讨。

我从东蓼来,水竹遂幽讨。

意思:我从东方蓼来,水竹林于是幽讨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之道的《赠六安文殊亮老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文殊菩萨的赞扬和敬仰,表达了他对佛教的热爱和对文殊菩萨的崇敬之情。 首段描绘了作者从东蓼而来,水竹幽静,崎岖山路到达六和寺,终于见到文殊菩萨的情景。作者对文殊菩萨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。 第二段赞扬文殊菩萨是方外的朋友,僧人中素称珍宝。他的一生都认为文殊菩萨是最好的,可以继承他传授禅宗的理念。作者对文殊菩萨的崇敬之情可见一斑。 第三段作者渴望得到棒喝,偶然得到了倾诉的机会。作者希望与高人一起,坐上褒吾葆,共同探讨佛法。 第四段作者希望与高人一起,在云山之中留下美好的回忆,不要在中途停止。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热爱和对佛法的追求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热爱和对文殊菩萨的崇敬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追求和对云山的向往。整首诗充满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,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我从东蓼来,水竹遂幽讨。
崎岖至於六,获见文殊老。
文殊方外友,僧门素称宝。
平生首肯处,可嗣布禅皓。
寤寐思棒喝,邂逅得倾倒。
何妨萃高人,坐上褒吾葆。
会胜索枝撑,得师恨不早。
勉为云山留,未可止中道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,庐州濡须人。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,卒于孝宗乾道五年,年七十七岁。善文,明白晓畅,诗亦真朴有致。为人慷慨有气节。宣和六年,(公元一一二四年)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。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,以切直抑制下列。调历阳丞。绍兴和议初成,之道方通判滁州,力陈辱国非便。大忤秦桧意,谪监南雄盐税。坐是沦废者二十年。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,以朝奉大夫致仕。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,《四库总目》相山词一卷,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水竹

    读音:shuǐ zhú

    繁体字:水竹

    意思:
    1.水和竹。常借指清幽的景色。
    唐·孟郊《旅次洛城东水亭》诗:“水竹色相洗,碧花动轩楹。”
    宋·苏辙《五郡》诗:“当道沙尘类河北,依山水竹似江南。”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