鉴之为明,犹或未精。
意思:鉴于他为明,仍然有不精。
出自作者[宋]邵雍的《观物吟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表达了对画工技艺的赞美,同时也探讨了真理、观察和人性的问题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
首句“画工状物,经月经年”描绘了画工精细描绘事物的场景,用时之久,显示了画工的耐心和技艺。接着“轩鉴照物,立写于前”,用镜子比喻画工的作品如同明镜一般,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事物的原貌。
然后诗人通过对比“鉴之为明,犹或未精”与“工出人手,平与不平”,阐述了虽然镜子能够反映事物,但仍然有可能不够精确,而画工的作品却能够表现出事物的精髓和细节,这是一种超越镜子的技艺。
接下来,“天下之平,莫若于水。止能照表,不能照里。”诗人用水来比喻平静,虽然水能反映出表面的景象,但却无法透视事物的内部,引出下面的“表里洞照,其唯圣人”。即只有圣人才能看透事物的表里,看清真相。
“察言观行,罔或不真。尽物之性,去已之情。”这几句表达了圣人观察言行,洞悉真相的能力,他们能了解事物的本性,去除自己的情感偏见。
最后“有德之人,而必有言。能言之人,未必能行。”诗人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,有德行的人必然有言论,但是能说会道的人却不一定能够做到。
整首诗通过画工描绘事物,圣人洞察真相的场景,表达了对于真理、观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,同时也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