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吴宫》 见日吹红烛,和尘扫翠钿。

见日吹红烛,和尘扫翠钿。

意思:看见天吹红蜡烛,和灰尘扫翠钿。

出自作者[唐]殷尧藩的《吴宫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吴王沉迷于歌舞、荒废朝政,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诗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: 首句“吴王爱歌舞,夜夜醉婵娟。”描绘了吴王沉迷于歌舞的场景,日夜笙歌,醉生梦死。这里的“婵娟”不仅指舞者的姿态优美,也暗喻吴国国势的衰颓。 “见日吹红烛,和尘扫翠钿”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吴王沉迷歌舞的场景,他无视日升月落,只顾在红烛照耀下欣赏歌舞,连地上落下的尘土也要被扫去,以便让舞者更加显眼。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,揭示了吴王对歌舞的痴迷已经到了无视现实的地步。 “徒令勾践霸,不信子胥贤。”这两句借历史典故讽刺吴王的行为。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,他卧薪尝胆,励精图治,最终成功复国。而伍子胥则是吴国的大忠臣,他多次劝谏吴王,但吴王却沉迷于享乐,最终亡国。这里作者用勾践和子胥的故事来暗示吴王如果不听信忠臣之言,只沉迷于歌舞之中,必然会导致国家的衰败。 最后“莫问长洲草,荒凉无限年”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吴国衰败的深深叹息。长洲草是一个象征,代表了吴国的荒凉和衰败。无限年这两个字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。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,表达了作者对吴国历史兴衰的深深感慨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,揭示了吴王沉迷于歌舞、荒废朝政、不重贤才的错误行为,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吴王爱歌舞,夜夜醉婵娟。
见日吹红烛,和尘扫翠钿。
徒令勾践霸,不信子胥贤。
莫问长洲草,荒凉无限年。
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
殷尧藩(780年—855年),浙江嘉兴人。唐代诗人。唐元和九年(814年)进士,历任永乐县令、福州从事,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,后官至侍御史,有政绩。他和沈亚之、姚合、雍陶、许浑、马戴是诗友,跟白居易、李绅、刘禹锡等也有往来。曾拜访韦应物,两人投契莫逆。他足迹很广,遍历晋、陕、闽、浙、苏、赣、两湖等地。性好山水,曾说:“一日不见山水,便觉胸次尘土堆积,急须以酒浇之。”著有诗集一卷,《新唐书艺文志》传于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红烛

    读音:拼音:hóng zhú

    红烛的解释

    ①红色的蜡烛。多用于喜庆:寿星像前,点着一对红烛|洞房内,红烛高烧。
    ②诗集。闻一多作。1923年出版。初版本收六十二首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。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,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,或反
  • 翠钿

    读音:cuì diàn

    繁体字:翠鈿

    意思:(翠钿,翠钿)

    1.用翠玉制成的首饰。
    南朝·梁武帝《西洲曲》:“树下即门前,门中露翠钿。”
    宋·贺铸《菩萨蛮》词:“帘下小凭肩,与人双翠钿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