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贺新郎·凤尾龙香拨》 最苦浔阳江头客,画舸亭亭待发。

最苦浔阳江头客,画舸亭亭待发。

意思:最苦浔阳上游客,彩船亭亭等待发。

出自作者[宋]辛弃疾的《贺新郎·凤尾龙香拨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凤尾龙香拨》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,它以琵琶为线索,生动地描绘了离别之苦和相思之痛。 首先,诗的开头就以“凤尾龙香拨”引入了琵琶的形象,同时又提到了“自开元、霓裳曲罢,几番风月”,暗示了离别之情的深沉历史背景。开元是中国唐朝的一个时代,其音乐、文化、艺术都极为繁荣,而“霓裳曲”则是唐代的著名乐章。这里诗人用“几番风月”来形容离别之情的反复出现,暗示了离别之苦的深重。 接下来,诗人以浔阳江头的客人为切入点,描绘了他们即将离开家乡,踏上未知的旅程。他们乘坐的画舸亭亭待发,象征着离别的到来。而“记出塞”则描绘了离别的场景,黄云堆雪,象征着离别的悲凉和不舍。 “弦解语,恨难说。辽阳驿使音尘绝”这几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情感,弦声低语,却难以表达出心中的恨意和思念。而辽阳驿使音尘绝,则暗示了离别的人与远方的亲人朋友的断绝音信,更加深了离别的痛苦。 “推手含情还却手,一抹梁州哀彻”这两句诗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,推手和却手这两个动作表达了离别的人复杂的心情,而一抹梁州哀彻,则表达了离别之痛的深度。 最后,“贺老定场无消息,想沈香亭北繁华歇。”这两句诗是对离别之情的总结,贺老定场是琵琶的一种名曲,但它的演奏者却无消息,而曾经繁华的沈香亭也已经不再。这两句诗暗示了离别之痛和历史的变迁,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哀伤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琵琶为线索,通过描绘离别之情和历史变迁,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伤和怀念。其语言优美,情感深沉,是一首优秀的诗词作品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凤尾龙香拨。
自开元、霓裳曲罢,几番风月。
最苦浔阳江头客,画舸亭亭待发。
记出塞、黄云堆雪。
马上离愁三万里,望昭阳、宫殿孤鸿没。
弦解语,恨难说。
辽阳驿使音尘绝。
琐窗寒、轻拢慢拈,泪珠盈睫。
推手含情还却手,一抹梁州哀彻。
千古事、云飞烟灭。
贺老定场无消息,想沈香亭北繁华歇。
弹到此,为呜咽。
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
辛弃疾(1140年5月28日-1207年10月3日),原字坦夫,后改字幼安,号稼轩,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(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)人。南宋豪放派词人、将领,有“词中之龙”之称。与苏轼合称“苏辛”,与李清照并称“济南二安”。

辛弃疾生于金国,少年抗金归宋,曾任江西安抚使、福建安抚使等职。著有《美芹十论》、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山居。开禧北伐前后,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、镇江知府、枢密都承旨等职。开禧三年(1207年),辛弃疾病逝,年六十八。后赠少师,谥号“忠敏”。

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,以功业自许,却命运多舛、备受排挤、壮志难酬。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,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、民族命运的关切、忧虑,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。其词艺术风格多样,以豪放为主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,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现存词六百多首,有词集《稼轩长短句》等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江头

    引用解释

    江边,江岸。 隋炀帝 《凤艒歌》:“三月三日向江头,正见鲤鱼波上游。” 唐 姚合 《送林使君赴邵州》诗:“江头斑竹寻应遍,洞里丹砂自採还。” 元 沉禧 《一枝花·咏雪景》套曲:“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,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。” 苏曼殊 《碎簪记》:“又明日为十八日,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。”

    读音:jiā

  • 浔阳

    读音:xún yáng

    繁体字:潯陽

    意思:(浔阳,浔阳)
    江名。
    长江流经江西省·九江市北的一段。
    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浔阳江头夜送客,枫叶荻花秋索索。”
    明·李梦阳《浮江》诗:

  • 亭亭

    读音:tíng tíng

    繁体字:亭亭

    短语:最高 危 峨 参天 嵩

    英语:erect

    意思:
    1.高耸貌。
    《文选张衡<西京赋>》:“干云雾而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