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屋路西东,穷山石径通。
意思:茅草屋路东,穷山互相通。
出自作者[明]张掞的《村居杂赋(四首)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茅屋路西东,穷山石径通》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,通过对茅屋、石径、钟声、人影、水舍、柴扉等乡村景色的描绘,展现出一种宁静、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。
首句“茅屋路西东,穷山石径通”中,“茅屋”是乡村的常见景象,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其位置和概貌,“路西东”交代了茅屋的方位,而“穷山石径通”则描绘了通往茅屋的山间小路,通过“穷山”和“石径”这两个意象,透露出一种自然、原始的乡村气息。
“钟声斜照外,人影落花中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静谧和和谐。钟声从远处传来,人影在花丛中投射出来,这些意象都带有一种静态的美感,给人一种宁静、平和的感觉。同时,“斜照”和“落花”也带有一种季节性和时间性的意象,暗示着此时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候。
“水舍看罾叟,柴扉饭犊童”这两句描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场景,水舍中的渔翁正在劳作,诗人路过时看到了这一场景,并在此处用饭。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,进一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和谐。
最后,“时时来接语,一笑亦相同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乡村居民之间的和谐关系。诗人经常来此地与居民交谈,彼此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,当诗人来访时,居民会热情地与之交谈,并给予帮助。这种和谐的邻里关系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,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、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。诗中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大,而是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真实的场景描绘,给人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。这首诗的意境深远,让人回味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