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偶题》 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

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

意思:断梗枯枝没有停泊的地方,一条寒碧从盘旋。

出自作者[宋]朱熹的《偶题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,通过对“苍峡”和“飞泉”的生动描绘,展现了壮观的自然景象。 首句“擘开苍峡吼奔雷,万斛飞泉涌出来”,诗人用“擘开苍峡”描绘峡的深邃和陡峭,仿佛一道天然的峡谷被劈开,一股奔腾的水流从中涌出,如同猛兽咆哮,带着惊人的力量和声音。“吼奔雷”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力量,使人仿佛能听到奔腾的水流发出的轰鸣声,如同雷声一般。而“万斛飞泉涌出来”则进一步强调了水流的力量和数量之多。 次句“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”,诗人笔锋一转,描绘了枯梗和枯槎在奔腾的水流面前的无助和无奈。它们无法停泊在这样强大的水流中,只能被冲走,随波逐流。而“一川寒碧自萦回”则描绘了水流经过的地方,一片清寒的碧色,水波萦回,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。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,也有对水流强大而美丽的赞美。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,描绘了自然的美景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。诗人通过描绘水流的力量和美丽,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,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寓含着对人生的思考,即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,我们应当保持敬畏和谦卑,同时也应当欣赏和珍惜自然的美景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,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,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擘开苍峡吼奔雷,万斛飞泉涌出来。
断梗枯槎无泊处,一川寒碧自萦回。
作者介绍 朱熹简介
朱熹(1130.9.15—1200.4.23),字元晦,又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谥文,世称朱文公。祖籍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省尤溪县)。宋朝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,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儒学集大成者,世尊称为朱子。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,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,受儒教祭祀。朱熹是“二程”(程颢、程颐)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,与二程合称“程朱学派”。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、明、清三朝影响很大,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,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。

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,曾任江西南康、福建漳州知府、浙东巡抚,做官清正有为,振举书院建设。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,为宋宁宗皇帝讲学。

朱熹著述甚多,有《四书章句集注》《太极图说解》《通书解说》《周易读本》《楚辞集注》,后人辑有《朱子大全》《朱子集语象》等。其中《四书章句集注》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一川

    读音:yī chuān

    繁体字:一川

    意思:
    1.一条河流。
    《汉书沟洫志》:“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。”
   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赣水》:“豫章水出赣县西南而北入江,盖控引众流,总成一川。”

  • 寒碧

    读音:hán bì

    繁体字:寒碧

    意思:
    1.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。指代寒凉的碧空。
    唐·陆龟蒙《吴俞儿舞歌剑俞》:“技月喉,擢霜嵴,北斗离离在寒碧。”

    2.给人以清冷感觉的碧色。指代丛

  • 萦回

    读音:yíng huí

    繁体字:縈回

    英语:hover; linger

    意思:(萦回,萦回)
    盘旋往复。
    汉·应玚《驰射赋》:“尔乃萦回盘厉,按节和旋。”
    唐·杜甫《冬

  • 断梗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折断的苇梗。 唐 李贺 《咏怀》之一:“ 梁王 与 武帝 ,弃之如断梗。” 宋 周邦彦 《宴清都》词:“寒吹断梗,风翻暗雪,洒窗填户。”

    2.比喻漂泊不定。 元 曹伯启 《再和陈爱山》:“乾坤双断梗,身世一芳樽。” 明 杨珽 《龙膏记·空访》:“一别芳容悲断梗,千年幽恨正难平。” 夏曾佑 《送汪毅白》诗:“江湖断梗藩

  • 枯槎

    读音:kū chá

    繁体字:枯槎

    意思:
    1.老树的枝杈。
    《宣和画谱山水三》:“﹝宋迪﹞又多喜画松,而枯槎老櫱,或高或偃,或孤或双,以至于千株万株,森森然殊可骇也。”
   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灯录青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