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十月六日夜得北平故人书》 秋菊春兰应有种,杜鹃丁鹤已无家。

秋菊春兰应有种,杜鹃丁鹤已无家。

意思:秋菊春兰应该有种,杜鹃丁鹤已经没有家。

出自作者[当代]钱钟书的《十月六日夜得北平故人书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宣南旧日的回忆和感慨,同时融入了对远方战事的忧虑和对家园不再的悲哀,又透露出时光易逝、才华消减的伤感。 首联“回首宣南足怅嗟,远书吞咽话虫沙。”展现了诗人对宣南往事的追忆和感慨。“怅嗟”二字表现出诗人深深的忧思和叹息,而“远书吞咽”则描绘了诗人在接收到远方的战报或书信时,内心的痛苦和艰难。 颔联“一方各对眉新月,何日重寻掌故花。”中,“眉新月”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的忧郁和期待,而“何日重寻掌故花”则表达了诗人对重温旧日美好时光的渴望。 颈联“秋菊春兰应有种,杜鹃丁鹤已无家。”通过对“秋菊春兰”和“杜鹃丁鹤”的描绘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菊和兰喻意着美好和圣洁,而杜鹃和丁鹤则表达了诗人对消逝的家园的怀念。 尾联“当年狂态蒙存记,渐损才华益鬓华。”中,诗人用“当年狂态”回忆过去的自己,而“渐损才华益鬓华”则表达了时光流逝,才华消退,年龄渐长的感慨。 整体来看,这首诗意境深远,情感丰富,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,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,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回首宣南足怅嗟,远书吞咽话虫沙。
一方各对眉新月,何日重寻掌故花。
秋菊春兰应有种,杜鹃丁鹤已无家。
当年狂态蒙存记,渐损才华益鬓华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钱钟书(1910年-1998年),江苏无锡人,原名仰先,字哲良,后改名钟书,字默存,号槐聚,曾用笔名中书君,中国现代作家、文学研究家。

1929年,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。1932年,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。1937年,以《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》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。1941年,完成《谈艺录》《写在人生边上》的写作。1947年,长篇小说《围城》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。1958年创作的《宋诗选注》,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。1972年3月,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《管锥篇》。1976年,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《毛泽东诗词》英译本出版。1982年,创作的《管锥编增订》出版。

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,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8岁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无家

    读音:wú jiā

    繁体字:無家

    意思:(无家,无家)

    1.没有妻室。
    《诗召南行露》:“谁谓女无家,何以速我狱?”朱熹集传:“家,谓以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。”
    《诗人主客图清奇雅正

  • 春兰

    读音:chūn lán

    繁体字:春蘭

    英语:Chinese orchid

    意思:(春兰,春兰)
    植物名。兰科,多年生草本,叶丛生。春季开花者称春兰。
    晋·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春兰擢茎

  • 应有

    读音:yīng yǒu

    繁体字:應有

    意思:(应有,应有)

    1.所有,一切。
    唐·白居易《奏所闻状》:“自今已后,应有进奉,并不用申报御史臺,如有人勘问,便仰录名奏来者。”
    元·关汉卿《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