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九日龙沙寄刘大》 风俗因时见,湖山发兴多。

风俗因时见,湖山发兴多。

意思:风俗因而时见,湖山发兴多。

出自作者[唐]孟浩然的《九日龙沙寄刘大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龙沙豫章北,九日挂帆过》是一首描绘九日时节的诗,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度过九九重阳的情景。 首联“龙沙豫章北,九日挂帆过。风俗因时见,湖山发兴多。”描绘了作者乘船从龙沙(即黑龙江)到豫章(今江西南昌)的北部的旅程,恰逢九九重阳,他乘风挂帆,度过这个风俗盛行的节日。同时,他也观察到沿途的风俗习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,湖光山色引发了他许多的兴致。这里,“龙沙豫章北”点明了地点和方向,“九日”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进日期,与题目相呼应。 颔联“客中谁送酒?棹里自成歌。”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寂寞,没有人送酒为他助兴,但是他自我陶醉于棹歌之中。这里,“客中谁送酒”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,而“棹里自成歌”则表达了他对旅途的享受和自我陶醉。 颈联“歌竟乘流去,滔滔任夕波。”描绘了作者在船上歌唱完毕后,随着水流继续前行,任由夕阳下的波浪将他带向远方。这里,“歌竟”暗示了作者歌唱的结束,也暗示了他在旅途中的结束。而“滔滔任夕波”则表达了他对旅途的结束感到释然,就像河水在夕阳下随波而去一样。 总体来看,这首诗通过描绘九九重阳时节作者的旅途生活,表达了作者的孤独、思乡之情和对旅途的享受。同时,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释然和热爱。整首诗语言简洁,情感真挚,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龙沙豫章北,九日挂帆过。
风俗因时见,湖山发兴多。
客中谁送酒?
棹里自成歌。
歌竟乘流去,滔滔任夕波。
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
孟浩然(689—740),名浩,字浩然,号孟山人,襄州襄阳(现湖北襄阳)人,世称孟襄阳。因他未曾入仕,又称之为孟山人,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。

孟浩然生当盛唐,早年有志用世,在仕途困顿、痛苦失望后,尚能自重,不媚俗世,修道归隐终身。曾隐居鹿门山。40岁时,游长安,应进士举不第。曾在太学赋诗,名动公卿,一座倾服,为之搁笔。开元二十五年(737)张九龄招致幕府,后隐居。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,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。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,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。

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,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“王孟”,有《孟浩然集》三卷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湖山

    读音:hú shān

    繁体字:湖山

    意思:
    1.湖水与山峦。
    唐·元稹《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》诗:“湖山四面争气色,旷望不与人间同。”
    唐·杜牧《江楼晚望》诗:“湖山翠欲结蒙笼,汗漫谁游夕照中

  • 时见

    读音:shí jiàn

    繁体字:時見

    意思:(时见,时见)

    1.指诸侯不在规定期间朝见天子。
    《周礼春官大宗伯》:“春见曰朝,夏见曰宗,秋见曰觐,冬见曰遇,时见曰会,殷见曰同。”

  • 发兴

    读音:fā xīng

    繁体字:發興

    意思:(发兴,发兴)
    I

    1.发兵兴师。
    《汉书严助传》:“闽越复兴兵击南越。
    南越守天子约,不敢擅发兵,而上书以闻。上多其义,大为发兴

  • 风俗

    读音:fēng sú

    繁体字:風俗

    短语:风土 俗 人情 传统 风 遗俗

    英语:custom

    意思:(风俗,风俗)

    1.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、习俗。<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