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四民诗其四·商》 淳源一以荡,颓波浩无津。

淳源一以荡,颓波浩无津。

意思:淳源以一荡,颓波浩无津。

出自作者[宋]范仲淹的《四民诗其四·商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商人的口吻,表达了对商业发展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。诗人通过描绘商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,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商业的困境,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商业的本质和价值,追求公正、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。 首先,诗人通过描述商人的转货赖斯民、有无天下均等场景,表达了商业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商业逐渐被异化,成为了一些人谋求私利的工具,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。 其次,诗人通过描述商人的上以利吾国、下以藩吾身等愿望,表达了商人对于公正、公平和尊严的追求。然而,现实却往往与之相反,商人被视为末等人,遭受着各种不公和歧视。 此外,诗人还通过描述商人的游者窃吾利、堕者乱吾伦等现象,揭示了商业道德的缺失和商业伦理的沦丧。商人之间的竞争和欺骗,使得商业秩序混乱,伦理道德沦丧,导致了许多商业危机和社会问题。 最后,诗人通过描述桑柘不成林、荆棘有馀者等场景,表达了对商业生态的担忧。商业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,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。 整首诗表达了商人对商业本质和价值的深刻反思,以及对公正、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。诗人呼吁人们重新审视商业的本质和价值,追求公正、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,同时也表达了对商业生态的担忧和对未来发展的期望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,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,对于商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尝闻商者云,转货赖斯民。
远近日中合,有无天下均。
上以利吾国,下以藩吾身。
周官有常籍,岂云逐末人。
天意亦何事,狼虎生贪秦。
经界变阡陌,吾商苦悲辛。
四民无常籍,茫茫伪与真。
游者窃吾利,堕者乱吾伦。
淳源一以荡,颓波浩无津。
可堪贵与富,侈态日日新。
万里奉绮罗,九陌资埃尘。
穷山无遗实,竭海无遗珍。
鬼神为之劳,天地为之贫。
此弊已千载,千载犹因循。
桑柘不成林,荆棘有馀者。
吾商则何罪,君子耻为邻。
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淳源

    读音:chún yuán

    繁体字:淳源

    意思:淳朴风俗的源流。
    《文选王屮<头陀寺碑文>》:“淳源上派,浇风下黩。”
    吕延济注:“淳和之源,自上流派,而浇薄之风,垢浊于下。”
    晋·陶潜《感士

  • 无津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没有渡口。 三国 魏 曹植 《当墙欲高行》:“君门以九重,道远河无津。”

    2.喻无进身之路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及 逵 去, 侃 追送百餘里。 逵 曰:‘卿欲仕郡乎?’ 侃 曰:‘欲之,困於无津耳。’”

    读音:wú jī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