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名岂必存编简,林壑从来有隐沦。
意思:名声怎么会存在编简,山林从来有隐形。
出自作者[宋]释文珦的《静处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常於静处着閒身》是一首描绘诗人淡泊名利、追求内心宁静的诗篇。
首句“常於静处着閒身”,诗人选择在安静的地方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,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性格特点,也暗示了他对喧嚣世界的疏离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。
“别是清虚冷澹人”一句,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,他似乎是一个脱离了世俗纷扰,内心清虚冷澹的人。这样的描述,既表现了诗人的超脱,也揭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。
“禅里断除千种法,吟中消受一生贫”两句,诗人将禅理与生活结合,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。他主张在禅理中断除种种世俗的牵绊和欲望,在吟诗作赋中享受简朴清贫的生活。
“声名岂必存编简,林壑从来有隐沦”两句,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,认为名声并不一定需要留存于编简之中,真正的隐逸在于林壑之间。这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深刻认识和超脱的态度。
最后,“云中溪山无限景,对余一一意皆真”两句,诗人描绘了云中的溪山,景色优美,充满了无限生机。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,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淡泊名利、追求内心宁静的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热爱。诗中的禅理、吟诗作赋、林壑隐居等元素,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