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今古路行》 不避今人嫌,路须行古陌。

不避今人嫌,路须行古陌。

意思:现在人不避嫌疑,路要走古陌。

出自作者[宋]司马光的《今古路行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出门远行的人在选择道路时的矛盾和迷茫,以及他对古人路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。诗歌以路为线索,通过路人的咨询和主人公的内心独白,展现了他在追求理想和现实压力之间的挣扎。 诗歌开头“出门道路多,纵横不我测”描绘了道路的繁多和复杂,反映了主人公面临的艰难选择。接着他向路人咨询,路人指出了行有益的道路,但他仍然纠结于古路和现代路的选择。 “古路虽大道,不如今路直。但行今人路,犹如假羽翼。”这几句揭示了古人路和今人路的区别,古路虽然宽广但曲折,今人路则更加直接,行进更加迅速。但他担心走今人路会背离古人的足迹,失去传统的价值和意义。 “拟行古人路,今人笑迂僻。”这句反映了他想走古人路又怕被人嘲笑的矛盾心理。最后“又拟不出门,奈有饥寒逼。”表达了他想逃避现实却又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内心独白,展现了主人公在追求理想和现实压力之间的挣扎和无奈。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关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出门道路多,纵横不我测。
我今欲远行,须问曾行客。
徐徐逢路人,咨问青松侧。
客曰君何往,答曰游京邑。
客仍指要路,而言行有益。
古路虽大道,不如今路直。
但行今人路,犹如假羽翼。
彼客虽我去,独自踟蹰立。
为见今古路,无乃须差忒。
今路足轮蹄,古路饶荆棘。
欲行今人路,恐背古人迹。
拟行古人路,今人笑迂僻。
又拟不出门,奈有饥寒逼。
哀哀于此情,悠悠苍天色。
不避今人嫌,路须行古陌。
古陌虽难远,且保无劂失。

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实,号迂叟。汉族。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。

宋仁宗宝元元年(1038年),司马光登进士第,累进龙图阁直学士。宋神宗时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离开朝廷十五年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;做事用功刻苦、勤奋。以“日力不足,继之以夜”自诩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

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不避

    读音:bù bì

    繁体字:不避

    英语:make light of

    意思:
    1.不回避。
    《荀子正论》:“援剑戟而逐之,不避死伤。”
    《史记项羽本纪》:“臣死且不避

  • 今人

    引用解释

    现代人;当代人。与“古人”相对。 唐 韩愈 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“但不知直似古人,亦何得于今人也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端肃拜》: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。” 郭小川 《西出阳关》诗:“风砂呵风砂,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!”

    读音:jīn rén

    反义词:古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