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寄曾子固》 低心收憃友,似不让尘境。

低心收憃友,似不让尘境。

意思:低心收憃朋友,似乎没有让尘境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安石的《寄曾子固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君主的感激和忠诚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失落。 首先,作者表达了对君主的感激之情,认为君主就像高山岳一样,是他的乐土和庇护所。他低姿态地收拢朋友,不与尘世相争,如同沧江水不逆沟畎浍,顺应环境。他赞美君主身披日月,遇事就能破除困难,表现出君主的伟大和力量。 然而,作者也表达了自己在君主的庇护下仍然感到无力和失落。他觉得自己特别穷困,无法为君主效力,就像沧海无法补仓廥一样。他认为自己应该从君主那里得到更多的时间和机会,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污垢和挫折。 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悲观。他认为人生并非一切都可以如愿以偿,有时会遭遇颠沛和失落。他和君主分离了五年多,感到孤独和落寞。他投身于官场,却感到束缚和压抑。 然而,尽管如此,作者仍然对君主保持忠诚和感激之情。他梦想着与君主再次相见,并希望向君主献上谦逊的璞玉,并请求君主不要与不良的经纪人交往。他感到自己内心充满了幽忧和凶祸,需要禳解和帮助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感激之情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失落。虽然他感到自己无法为君主效力,但他仍然对君主保持忠诚和感激之情,并希望再次相见。这首诗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悲观和无奈,但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坚韧和忠诚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吾少莫与何,爱我君为最。
君名高山岳,嵑乐嵩与泰。
低心收憃友,似不让尘境。
又如沧江水,不逆沟畎浍。
君身揭日月,遇辄破氛霭。
我材特穷空,无用补仓廥。
谓宜从君久,垢污得洮汰。
人生不可必,所愿每颠沛。
乖离五年余,牢落千里外。
投身落俗阱,薄宦自钳釱。
平居每自守,高论从谁丐。
摇摇西南心,梦想与君会。
思君挟谦璞,愿焦无良侩。
穷阎抱幽忧,凶祸费禳禬。
州穷吉士少,谁可婿诸妹。
仍闻病连月,医药谁可赖。

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

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,著书立说,被誉为“通儒”,创“荆公新学”,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。在哲学上,他用“五行说”阐述宇宙生成,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;其哲学命题“新故相除”,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在文学上,他具有突出成就。其散文简洁峻切,短小精悍,论点鲜明,逻辑严密,有很强的说服力,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;其诗“学杜得其瘦硬”,擅长于说理与修辞,晚年诗风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,世称“王荆公体”;其词写物咏怀吊古,意境空阔苍茫,形象淡远纯朴,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。有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等存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不让

    读音:bù ràng

    繁体字:不讓

    英语:allow

    意思:(不让,不让)

    1.不逊让;不推辞。
    《诗小雅角弓》:“受爵不让,至于己斯亡。”
    三国·魏·

  • 低心

    读音:dī xīn

    繁体字:低心

    意思:
    1.犹屈意。
    唐·韩愈《秋怀诗》之七:“低心逐时趋,苦勉祗能暂。”
    宋·曾巩《游鹿门不果》诗:“低心就薄禄,实负山水情。”
    宋·陆游《上巳临

  • 尘境

    读音:chén jìng

    繁体字:塵境

    意思:(尘境,尘境)
    原为佛教语。佛教以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为六尘,因称现实世界为“尘境”。
    唐·司空曙《寄卫明府》诗:“翠竹黄花皆佛性,莫教尘境误相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