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上乏佳禽,左右杂枯桑。
意思:上下缺乏优质禽,左右杂桑树枯萎。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和平叔道傍竹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《野田有修竹,丛疏饱於霜》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细致入微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野田竹林深深的欣赏和留恋。
首句“野田有修竹,丛疏饱於霜”描绘出一片经过霜冻的野田,修长的竹子在其中独自生长,显得格外醒目。竹子在这里成为了主角,它坚韧、挺拔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“下上乏佳禽,左右杂枯桑。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野田的景象,虽然缺乏上好的禽鸟,左右杂树中却有枯桑生长。这表现出环境的荒芜和寂寥,但同时也增添了野趣。
“岂无行路子,行路厌榛荒。”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野田中看似有路却荒芜的感慨,似乎在暗示人们对于荒芜之地的不够重视或者误解。
“忽见此翠色,徘徊未能忘。”最后两句描绘了作者在看到野田翠竹后的反应,他被这翠竹的绿色深深吸引,无法忘怀。这里的“翠色”既代表了生命的活力,也代表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留恋。
整首诗通过对野田竹林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荒芜之地的感慨。同时,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。整首诗语言简洁,描绘细致,情感真挚,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