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日凭阑楼上望。
意思:整天凭栏楼上望。
出自作者[宋]潘阆的《洒泉子》
全文赏析
【注释】:
此词是作者回忆杭州西湖旖旎风光之词。全词情景交融,先写西湖光景,后写忆者之情。词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用 ,景中寄情 ,情中寄景,选景高洁,情调闲雅,用笔淡炼,纯用白描,艺术手法甚为高超。
上片首句一方面,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,令作者念念不忘;另一方面,经“忆”字提示,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,转入回忆。接下来一句,由今日的不懈思念,引出当年无尽的栖迟,用感情带动写景。“凭阑楼上 ”是词中熟语,极难出新意,然而用在这里,在表明作者终日留恋的同时,还使以下诸景因之入目无遗。“三三两两钓鱼舟,岛屿正清秋。”前句写风物,后句写背景,相映生辉。“三三两两”句点渔舟位置,有悠然自在、不扰不喧的意思。
过片两句 ,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 ,上句写声,“ 依约 ”是隐约、听不分明的意思,摹笛声渺茫幽远、似有若无的韵致;后句写形,用“忽惊起”状白鸟(即白鹭 )翩然而逝、倏然而惊的形态,色彩明快,颇具情味,在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。“别来”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。“闲整钓鱼竿”不仅应上片之“钓鱼舟”,而且以收拾鱼竿、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,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、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。词之下片,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阔苍茫的背景,以景寓情,寄托了词人的“出尘”思想。
宋杨湜《古今词话》云:“潘逍遥狂逸不羁,往往有出尘之语。”此语从此词中,可见斑。
相关句子
- 楼上独徘徊。-- 出自《梅花落》作者:[南北朝]徐陵
- 楼上指归程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天台不是登长道》作者:[宋]曹勋
- 有人楼上望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花飞零乱随风舞》作者:[宋]曹勋
- 楼上素琴设。-- 出自《曲江秋》作者:[宋]杨无咎
- 楼上久踟躇。-- 出自《卖花声·楼上久踟躇》作者:[宋]张舜民
-
楼上人归。-- 出自《减字木兰花·西楼明月》作者:[宋]魏夫人
- 楼上不宜秋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井桐双照新妆冷》作者:[宋]苏轼
- 谁家楼上笛?-- 出自《为人题赠二首》作者:[唐]杜牧
- 楼上望春归去。-- 出自《桃源忆故人·华胥梦断人何处》作者:[宋]苏轼
- 楼上鼓,转。-- 出自《捣练子·楼上鼓》作者:[宋]贺铸
- 尽日凭阑。-- 出自《南乡子·翠密红繁》作者:[宋]欧阳修
- 尽日悠扬飞舞。-- 出自《惜分飞·池上楼台堤上路》作者:[宋]刘学箕
- 尽日繁香里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南轩面对芙蓉浦》作者:[宋]陈与义
- 流苏尽日垂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绿杨低映深深院》作者:[宋]王之道
- 尽日无人见。-- 出自《菩萨蛮·平芜冉冉连云绿》作者:[宋]程垓
- 尽日相看如醉。-- 出自《桃源忆故人·小楼帘卷栏干外》作者:[宋]李漳
- 尽日不成眠。-- 出自《诉衷情·柳腰空舞翠裙烟》作者:[宋]吴文英
- 杨花尽日风。-- 出自《阮郎归·晚妆长趁景阳钟》作者:[宋]晏几道
- 杨花尽日风。-- 出自《阮郎归·晚妆长趁景阳钟》作者:[宋]晏几道
- 凭阑望久。-- 出自《南浦 次韵答南金见寄》作者:[元]邵亨贞
- 凭阑独语。-- 出自《摸鱼子·买陂塘旋栽杨柳》作者:[元]许有孚
- 凭阑伫。-- 出自《点绛唇·莺语愁春》作者:[宋]陈允平
- 凭阑咏。-- 出自《点绛唇·雪径深深》作者:[宋]王十朋
- 莫凭阑。-- 出自《江城子·别郎容易见郎难》作者:[宋]魏夫人
- 凭阑、凝望处。-- 出自《琐寒窗·千里儒流》作者:[宋]彭正大
- 凭阑怀古。-- 出自《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》作者:[宋]姜夔
- 今夜凭阑。-- 出自《丑奴儿/采桑子》作者:[宋]周邦彦
- 独自凭阑。-- 出自《浪淘沙·万恨苦绵绵》作者:[宋]欧阳修
- 家家望秋月,不及秋山望。-- 出自《山月行(一作关山月)》作者:[唐]皎然
- 极目望南浦,望中生远思。-- 出自《湖上作》作者:[宋]寇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