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冥惭岁物,欢宴阻朋知。
意思:沉冥惭愧年物,欢宴阻朋知道。
出自作者[唐]孙昌胤的《清明》
全文赏析
《清明》是唐代诗人孙昌胤创作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。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,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,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首句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以“清明”二字开篇,点明了诗歌的主题。接着,作者通过“雨纷纷”这一形象的描绘,表现了清明节期间阴雨连绵的景象。这里的“雨纷纷”不仅具有写实的意义,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悲伤。
第二句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作者通过对行人的描绘,表现了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心情沉重、忧郁的状态。这里的“欲断魂”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,同时也反映了清明节祭祀先人的庄重氛围。
第三句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,作者通过设问的方式,引出了诗歌的高潮部分。这里的“酒家”象征着人们寄托哀思、排解忧愁的地方,而“何处有”则表现了作者在清明节期间寻找慰藉的心情。
第四句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,作者通过牧童的回答,揭示了诗歌的结局。这里的“杏花村”象征着一个美丽、宁静的地方,而“遥指”则表现了牧童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和期待。同时,这个结局也暗示了作者在清明节期间,虽然内心忧伤,但仍抱有希望和期待。
总的来说,《清明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,通过对自然景物和行人的描绘,表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。诗歌意境优美,情感真挚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