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秋雷》 损彼以益此,谁能较人情。

损彼以益此,谁能较人情。

意思:减少他们以增加这,谁能比人的感情。

出自作者[宋]梅尧臣的《秋雷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,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,生动地描绘了春雷、秋雨、闪电、雷公、雨师等自然元素,以及它们在天气变化中的作用。 首段描绘了春雷不发、秋雨不收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天气持续晴朗的不满。接着,诗中通过描述昨夜的闪电和笑声,进一步描绘了天气变化的过程。 诗中提到的“损彼以益此”的道理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灾害的深刻理解。他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并非无规律可循,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。尽管自然灾害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损失,但作者认为这是自然界的正常规律,人们应该接受并适应它。 诗的末段则以尧时的洪水为例,强调了治理洪水的重要性。作者认为,尽管治理洪水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,但这正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。同时,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君王的期望,希望他们能够关注民生,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自然灾害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感悟。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,适应自然变化,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民生,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自然灾害。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,值得一读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春雷不发蛰,秋雷不收声。
向无一日雨,今无一日晴。
昨夕玉女笑,闪闪扬目睛。
雷公与雨师,自取号令明。
舒惨由上天,诞妄推五行。
日月不粒食,安问下土耕。
虽然屋瓦烂,还有地菌生。
损彼以益此,谁能较人情。
尧时不无水,用禹水乃平。
黎民思尧仁,往往见於羹。
犹吾大君意,星火立水衡。
水衡虽努力,岂将雷雨争。
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
梅尧臣(1002年5月31日—1060年5月27日),字圣俞,世称宛陵先生,汉族,宣州宣城(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)人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,给事中梅询从子。

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,历镇安军节度判官。于皇祐三年(1051年)始得宋仁宗召试,赐同进士出身,为太常博士。以欧阳修荐,为国子监直讲,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,故世称“梅直讲”、“梅都官”。嘉祐五年(1060年),梅尧臣去世,年五十九。

梅尧臣少即能诗,与苏舜钦齐名,时号“苏梅”,又与欧阳修并称“欧梅”。为诗主张写实,反对西昆体,所作力求平淡、含蓄,被誉为宋诗的“开山祖师”。曾参与编撰《新唐书》,并为《孙子兵法》作注。另有《宛陵先生集》及《毛诗小传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人情

    读音:rén qíng

    繁体字:人情

    短语:礼 赠品 仪 礼物 礼品 赠物 赐

    英语:(n) human emotions

    意思:
    1.人的感情。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