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》 诗传画外意,贵有画中态。

诗传画外意,贵有画中态。

意思:《诗传》画外意,高贵有绘画中姿态。

出自作者[宋]晁补之的《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,它描绘了一幅画中的景象,同时又通过诗意的传达,赋予了这幅画更深的意境。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: 首句“画写物外形,要物形不改”直接阐述了绘画的基本原则,即准确地描绘事物的外形。这也表明了画家对事物观察的精细和对绘画技艺的熟练掌握。 接下来的“诗传画外意,贵有画中态”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与画的关系。诗可以通过语言的表达,传达出画面无法直接呈现的意境,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。 “我今岂见画,观诗雁真在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通过读诗,仿佛看到了真实的雁在眼前的感觉,这进一步强调了诗的传神之处。 然后,“尚想高邮间,湖寒沙璀璀”这一句,诗人通过想象,描绘出了一幅高邮湖畔寒冷萧瑟的景象,湖面的寒气和沙滩的璀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 “冰霜已凌厉,藻荇良琐碎”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景象,冰霜凌厉,水中的藻荇显得琐碎,给人一种冷峻而寂寥的感觉。 最后,“衡阳渺何处,中沚若烟海”这两句诗人以问句的形式结束,让人对衡阳的方向感到迷茫,而“中沚若烟海”则给人一种广阔无垠、飘渺无边的感觉,既展示了自然的壮美,又引发了人们的深思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和诗意的传达,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而深邃的画卷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画写物外形,要物形不改。
诗传画外意,贵有画中态。
我今岂见画,观诗雁真在。
尚想高邮间,湖寒沙璀璀。
冰霜已凌厉,藻荇良琐碎。
衡阳渺何处,中沚若烟海。
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
晁补之(公元1053年—公元1110年),字无咎,号归来子,汉族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巨野县)人,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。为“苏门四学士”(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)之一。曾任吏部员外郎、礼部郎中。工书画,能诗词,善属文。与张耒并称“晁张”。其散文语言凝练、流畅,风格近柳宗元。诗学陶渊明。其词格调豪爽,语言清秀晓畅,近苏轼。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。著有《鸡肋集》、《晁氏琴趣外篇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诗传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《诗经》的注解。《汉书·楚元王刘交传》:“ 元王 好《诗》,诸子皆读《诗》, 申公 始为《诗》传,号《鲁诗》。 元王 亦次之《诗》传,号曰《元王诗》,世或有之。” 颜师古 注:“凡言传者,谓为之解説,若今《诗》《毛氏传》也。”

    2.《诗经》的注本。 明 刘若愚 《酌中志·内板经书纪略》:“《诗传》六本,六百三十五叶。

  • 画外

    读音:huà wài

    繁体字:畫外

    意思:(画外,画外)
    化外。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。
    《三国志魏志王朗传》“及文帝践阼,改为司空,进封乐平乡侯”裴松之注引《魏名臣奏》:“粮畜于食,勇畜于势,虽坐曜烈威而众未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