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昔游诗 其九》 山椒望五溪,壶头入指顾。

山椒望五溪,壶头入指顾。

意思:山顶望五溪,壶头进入指着顾。

出自作者[宋]姜夔的《昔游诗 其九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对桃源山的描绘和想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传说的敬畏。 诗的开头,“昔游桃源山,先次白马渡”,诗人以简洁的笔墨交代了游历的地点和顺序。接着,“渡头何清深,鸿鹄在高树”两句描绘了渡头的深清和鸿鹄的高飞,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。 “白马亦洞天,昔人有奇遇”两句则引出了对洞天的想象,诗人对历史传说的敬畏和神秘感跃然纸上。接下来的“洞门不可见,但闻水声怒”两句,通过描绘洞门的不可见和水声的怒吼,进一步营造出神秘而壮美的氛围。 “瞻彼羽人宅,乃乘方船渡”两句,诗人开始描绘具体的建筑,通过“修廊”“重阁”“规模象魏”“山椒望五溪”等词句,生动地展现了建筑的壮丽和周围环境的美丽。同时,“故宫在其北,屋瓦带松雾”两句描绘了宫殿背后的景象,给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。 “古杉晋地物,中空野人住”两句则描绘了古杉的特点和居住环境,给人一种自然、朴素的感觉。接下来的“外围四十尺,内可十客聚”两句,通过具体的数据描绘了空间的大小,给人一种真实而直观的感觉。 最后,“我游瞿仙馆,坛上表遗步”等词句,诗人又描绘了其他的景点和活动,如瞿仙馆、八叠坡等,展现了桃源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建筑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传说的敬畏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,通过对自然和建筑的描绘,展现了桃源山的壮丽和神秘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感慨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昔游桃源山,先次白马渡。
渡头何清深,鸿鹄在高树。
白马亦洞天,昔人有奇遇。
洞门不可见,但闻水声怒。
瞻彼羽人宅,乃乘方船渡。
修廊夹五殿,重阁映千树。
规模象魏壮,回合绿阴护。
山椒望五溪,壶头入指顾。
故宫在其北,屋瓦带松雾。
古杉晋地物,中空野人住。
外围四十尺,内可十客聚。
我游瞿仙馆,坛上表遗步。
邓下八叠坡,一亭众妙具。
两山抱澄潭,老木枝干互。
瞻前秀而迥,坐久凛难驻。
桃源独不邮,僻在宫南路。

作者介绍
姜夔(kuí)(1154-1221),字尧章,号白石道人,汉族,饶州鄱阳(今江西省鄱阳县)人。南宋文学家、音乐家。

他少年孤贫,屡试不第,终生未仕,一生转徙江湖,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。他多才多艺,精通音律,能自度曲,其词格律严密。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,姜夔对诗词、散文、书法、音乐,无不精善,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。姜夔词题材广泛,有感时、抒怀、咏物、恋情、写景、记游、节序、交游、酬赠等。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,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,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,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,以及超凡脱俗、飘然不群,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。姜夔晚居西湖,卒葬西马塍。有《白石道人诗集》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《续书谱》《绛帖平》等书传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五溪

    读音:wǔ xī

    繁体字:五溪

    意思:地名。指雄溪、樠溪、无溪、酉溪、辰溪。一说指雄溪、蒲溪、酉溪、沅溪、辰溪。
    汉属武陵郡,为少数民族聚居地,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。
   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沅水》:“武陵

  • 山椒

    读音:shān jiāo

    繁体字:山椒

    意思:
    1.山顶。
    汉武帝《李夫人赋》:“惨郁郁其芜秽兮,隐处幽而怀伤;释舆马于山椒兮,奄修夜之不阳。”
    《文选谢庄<月赋>》:“洞庭始波,木叶微脱;菊散

  • 指顾

    引用解释

    1.手指目视;指点顾盼。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指顾取象,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。”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臣始仕从戎,爰承指顾,稟三令五申之戒,预一匡九合之谋。”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江右游日记》:“先躋峯攀磴里许,而至絶顶,则南瞰 西华 ,东瞰夹壁,西瞰南溪,北瞰城邑,皆在指顾。” 清 陈维崧 《喜迁莺·排闷》词:“凭高指顾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