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》 物白讳受玷,行高无污真。

物白讳受玷,行高无污真。

意思:物白名受了玷污,行高无污染真。

出自作者[唐]杜甫的《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“介立”的兄弟的深情怀念和赞扬。诗中描述了他们的家族渊源、道德品行、遭遇坎坷、归乡之路等,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思念和关心。 首段通过描述家族渊源,表达了对先祖的敬意和对家族繁荣的自豪感。接着,诗中描述了兄弟的磊落气质和正直品行,强调了他不肯与巧伪之人亲近,只与真实可信的人为伍。 接下来,诗中描述了兄弟在永泰末年被贬谪到五溪滨的遭遇,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关心。作者通过比喻,将兄弟比作鸾凤、麒麟等珍稀动物,强调了他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。同时,诗中也描述了兄弟在困境中不屈不挠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 随后,作者描述了兄弟即将回到故乡巫峡的喜悦和激动,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和思念。在归乡的路上,作者收到了兄弟的书信,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和支持。最后,诗中描述了作者自己身体欠佳,但仍然坚持泛舟迎接兄弟的情景,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关心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自然,通过对家族渊源、道德品行、遭遇坎坷、归乡之路等方面的描述,表达了作者对兄弟的深情怀念和赞扬。同时,诗中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和思念,以及对兄弟的关心和支持。整首诗充满了对亲情、友情和故乡的深情厚意,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与君陶唐后,盛族多其人。
圣贤冠史籍,枝派罗源津。
在今气磊落,巧伪莫敢亲。
介立实吾弟,济时肯杀身。
物白讳受玷,行高无污真。
得罪永泰末,放之五溪滨。
鸾凤有铩翮,先儒曾抱麟。
雷霆霹长松,骨大却生筋。
一失不足伤,念子孰自珍。
泊舟楚宫岸,恋阙浩酸辛。
除名配清江,厥土巫峡邻。
登陆将首途,笔札枉所申。
归朝跼病肺,叙旧思重陈。
春风洪涛壮,谷转颇弥旬。
我能泛中流,搪突鼍獭瞋。
长年已省柁,慰此贞良臣。
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
杜甫(712年—770年),字子美,汉族,本襄阳人,后徙河南巩县。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人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
杜甫创作了《春望》《北征》《三吏》《三别》等名作。乾元二年(759年)杜甫弃官入川,虽然躲避了战乱,生活相对安定,但仍然心系苍生,胸怀国事。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,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,从其名作《饮中八仙歌》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。

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污真

    读音:wū zhēn

    繁体字:污真

    意思:(污真,污真)
    亦作“污真”。
    玷污本性。
    唐·杜甫《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》诗:“物白讳受玷,行高无污真。”

    解释:1.亦作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