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山不隔中秋月,一雁能传寄远书。
意思:万山不隔中秋月,一只大雁能传寄远书。
出自作者[宋]黄庭坚的《寄黄龙清老三首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万山不隔中秋月,一雁能传寄远书。深密伽陀枯战笔,真成相见问何如。》,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,这首诗是在描述中秋月色和一种特殊的写作风格。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。
首先,诗的前两句“万山不隔中秋月,一雁能传寄远书。”描绘了中秋月色的美好。这里的“万山不隔中秋月”形象地表达了月亮的明亮和清澈,仿佛把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月光之下。而“一雁能传寄远书”则表达了中秋月夜的深远含义,象征着无论距离多远,都可以通过月亮传递思念和信息。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相结合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其次,诗的第三句“深密伽陀枯战笔”是对作者所使用写作风格的描述。这里的“深密伽陀”是一种佛教术语,指的是一种密宗的咒语或经文,而“枯战笔”则形象地描述了作者在写作时使用的笔法,可能是一种朴实无华、凝重深沉的风格。这样的描述为读者提供了对作者写作风格的直观感受,同时也为后文的想象留下了空间。
最后,诗的第四句“真成相见问何如”是诗的结尾,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。这里的“真成相见”表达了作者对读者的期待和愿望,而“问何如”则是对读者是否理解自己的作品的询问。这样的结尾方式既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和真诚,也引发了读者对作品和作者的思考和回应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月色和独特的写作风格,表达了作者对读者的期待和情感交流。整首诗语言朴实、情感真挚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