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赠史昭》 握中何为赠,瑶草已衰散。

握中何为赠,瑶草已衰散。

意思:掌握中为什么赠,瑶草已衰败离散。

出自作者[唐]王昌龄的《赠史昭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,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绪。 首句“东林月未升,廓落星与汉。”描绘了夜晚的景象,月亮还没有升起,天际的星星和银河清晰可见。这种景象给人一种静谧、深邃的感觉,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。 “是夕鸿始来,斋中起长叹。”诗人通过描述鸿雁开始出现的时间,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忧虑。斋中起长叹,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安。 “怀哉望南浦,眇然夜将半。”南浦是古人常用来指代远方的地名,这里诗人用它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。眇然夜将半,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。 “但有秋水声,愁使心神乱。”只有秋天的水声在耳边响起,却无法排解心中的愁苦,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忧虑。 “握中何为赠,瑶草已衰散。”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对远方亲友的关心和思念,但手中只有瑶草可以赠送,然而瑶草也已衰散,更增添了诗人的无奈和忧愁。 “海鳞未化时,各在天一岸。”最后两句以象征自由的海洋中的海鳞来比喻远方的亲友,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远方的亲友的思念之情。 整首诗以夜晚的景象和秋水声等细节为背景,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孤独、忧虑和思念之情,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细节的描绘,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深度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东林月未升,廓落星与汉。
是夕鸿始来,斋中起长叹。
怀哉望南浦,眇然夜将半。
但有秋水声,愁使心神乱。
握中何为赠,瑶草已衰散。
海鳞未化时,各在天一岸。
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
王昌龄(698—757),字少伯,汉族,河东晋阳(今山西太原)人,又一说京兆长安人(今西安)人。盛唐著名边塞诗人。

王昌龄早年贫苦,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,30岁左右进士及第。初任秘书省校书郎,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、汜水尉,因事被贬岭南。开元末返长安,改授江宁丞。被谤谪龙标尉。安史乱起,被刺史闾丘晓所杀。

王昌龄与李白、高适、王维、王之涣、岑参等人交往深厚。其诗以七绝见长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,有“诗家夫子王江宁”之誉,又被后人誉为“七绝圣手”。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,与高适、王之涣齐名,时谓王江宁。有文集六卷,今编诗四卷。

代表作有《从军行七首》《出塞》《闺怨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何为

    读音:hé wéi

    繁体字:何為

    意思:(何为,何为)
    I

    1.干什么,做什么。用于询问。
    《后汉书齐武王縯传》:“﹝刘稷﹞闻更始立,怒曰:‘本起兵图大事者,伯升兄弟也,今更始何为者邪?’

  • 握中

    读音:wò zhōng

    繁体字:握中

    意思:手中。
    晋·刘琨《重赠卢谌》诗:“握中有悬璧,本自荆山璆。”
    唐·王昌龄《赠史昭》诗:“握中何为赠,瑶草已衰散。”

    解释:1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