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寻拜襄州刺史。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》 进无负鼎说,退惭补衮诗。

进无负鼎说,退惭补衮诗。

意思:进没有背着鼎说,退惭愧补上诗。

出自作者[唐]崔湜的《寻拜襄州刺史。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,表达了他对忠诚、正直、廉洁等品质的坚守,以及对那些在困难时期仍然坚持原则的人的敬意。 首段中,作者表达了自己秉持着愚直之心,恪守贞操,不随波逐流。接下来的段落中,作者回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经历,从基层官员到高层官员,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,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,没有背离自己的信仰。 诗中表达了对明主和恩师的感激之情,同时也对自己的能力有限、责任过重感到惭愧。诗的末段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朴素,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反思和感慨,是一首优秀的诗歌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余本燕赵人,秉心愚且直。
群籍备所见,孤贞每自饬。
徇禄期代耕,受任亦量力。
幸逢休明时,朝野两荐推。
一朝趋金门,十载奉瑶墀。
入掌迁固笔,出参枚马词。
吏部既三践,中书亦五期。
进无负鼎说,退惭补衮诗。
常恐婴悔吝,不得少酬私。
嗷嗷路傍子,纳谤纷无已。
上动明主疑,下贻大臣耻。
毫发顾无累,冰壶邈自持。
天道何期平,幽冤终见明。
始佐庐陵郡,寻牧襄阳城。
彤帏荷新宠,朱黻蒙旧荣。
力薄惭任重,恩深知命轻。
饬徒留前路,行子悲且慕。
犹闻长乐钟,尚辨青门树。
慈亲不
作者介绍 崔湜简介
崔湜(646年-713年),字正则,河南南阳人,唐代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收藏家和官僚。他是唐代中期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,在诗歌、散文和书法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。

崔湜曾担任过左拾遗、工部侍郎和翰林学士等职务,因为他的才华而得到了当时的重用和赏识。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,以自然为题材,且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,代表作品有《黄鹤楼》、《题都城南庄》等。他还擅长写散文,代表作品有《洛阳女儿行》等,被誉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此外,他还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和收藏家,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、字画和器物,对后世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。

总的来说,崔湜是唐代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,他的诗文、书法和收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负鼎

    读音:fù dǐng

    繁体字:負鼎

    意思:(负鼎,负鼎)
    指伊尹背负鼎俎见汤,喻以烹调致汤王道之事。
    《史记殷本纪》:“伊尹名阿衡。
    阿衡欲于汤而无由,乃为有莘氏媵臣,负鼎俎,以滋味说汤,致于王道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