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归物外,气收补里。
意思:心归物外,气收补里。
出自作者[元]马钰的《清心镜》
全文赏析
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,通过描述苦瓜、香甘李等自然物,传达出人生的智慧和哲理。
首句“蒂苦瓜,香甘李”,以瓜李的滋味隐喻人生的各种境遇。苦瓜虽苦,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成长,其果肉逐渐变得香甜,这就是“去苦就甘”。这个过程象征着人的一生,经历苦难,最终走向成熟和智慧。
“自通至理”是对这种变化规律的总结,意味着苦尽甘来,这是自然之道,也是人生之道。
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阐述这个道理。“灭无明、混俗和光”,这里的“无明”是指人生的迷惑和无知,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成长,可以“灭无明”,即消除迷惑,通达真理。而“混俗和光”则是指融入社会,与他人和谐相处,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。这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,需要我们既能融入社会,又能保持自我。
“且闲施俗礼”,这里的“闲”是闲暇的意思,“施俗礼”则是指在不干扰他人生活的情况下,按照社会规范行事。这表达了人在生活中既要遵守社会规范,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。
“访长安,经槐里”,长安是古都,槐里是古地名,这里可能指的是繁华的城市生活。然而,“心归物外”则表示人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,不被外界的繁华所诱惑。
“气收补里”,这里的“气”可以理解为精神力量,“收”是收敛、内敛,“补里”则是指弥补身体的不足。这表达了人要注重内在修养,提升精神力量,以弥补身体的不足。
“要无中、养就婴儿,饮天”,这里的“无中”是指虚无、空灵的状态,“养就婴儿”则是指要像抚养婴儿一样培养自己的内心,使之纯真、善良。“饮天”则是指要汲取自然的智慧,与天地合一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描述瓜李的滋味和人生经历,传达出人生的智慧和哲理。它鼓励人们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,注重内在修养,提升精神力量,同时也要遵守社会规范,与他人和谐相处。这首诗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,值得一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