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三年为刺史二首》 唯向郡城中,题诗十余首。

唯向郡城中,题诗十余首。

意思:只有向郡城中,题诗十多首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三年为刺史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的题目是《刺史吟》,作者是宋朝的诗人梅尧臣。 首先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作为刺史,虽然三年无政绩可言,只在郡城中题诗十余首,但仍然感到惭愧,因为自己没有做到像甘棠那样受到百姓爱戴的清廉之政。这体现了作者对于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的深刻理解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自责。 其次,诗中提到“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”,这表达了作者对于清白之政的追求。他认为,即使取得天竺山上的两块石头,价值千金,但如果因此伤害了清白之政,也是不值得的。这体现了作者对于清廉之政的坚守和执着。 此外,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,表达了作者对于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自责。同时,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清廉之政的坚守和执着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歌,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反思,表达了对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的深刻理解和对于清廉之政的坚守和执着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,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三年为刺史,无政在人口。
唯向郡城中,题诗十余首。
惭非甘棠咏,岂有思人不?
三年为刺史,饮冰复食蘖。
唯向天竺山,取得两片石。
此抵有千金,无乃伤清白。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题诗

    读音:tí shī

    繁体字:題詩

    英语:poem inscribed on a scroll

    意思:(题诗,题诗)

    1.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,抒发感受,题写诗句。多写于柱壁、书画、器

  • 郡城

    读音:jùn chéng

    繁体字:郡城

    意思:
    1.郡治的城垣。
    《南史齐纪上武帝》:“齐兴太守刘元宝于郡城堑得钱三十七万,皆轮厚径一寸半,以献,上以为瑞,班赐公卿。”

    2.郡治所在地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