觱篥吹篱响,熠耀傃阶明。
意思:觱篥吹奏篱笆响,萤火虫傃阶第二。
出自作者[明]杨慎的《秋风引》
全文赏析
这首诗的主题是秋天的寒冷,通过各种意象和细节,诗人描绘了霜冻、炭火、觱篥、萤火虫等元素,表达了对寒冷季节的深深忧虑和感慨。
首句“霜凛衔芦急,秋深悬炭轻”中,霜冻的寒冷和秋天的深重交相呼应,而“衔芦”这一细节则暗示了动物们为了适应寒冷环境而采取的行动。炭火的轻盈悬在空中,与寒冷形成鲜明对比,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寒冷。
“觱篥吹篱响,熠耀傃阶明”进一步描绘了寒冷中的生活场景,觱篥的声音在篱笆间回响,萤火虫则熠熠生辉地照在台阶上。觱篥是古代的一种管乐器,其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,更增添了寒冷的氛围。而萤火虫的熠熠光辉在寒夜中显得格外明亮。
“卢女流黄色,班姬捣素声”这两句则描绘了女子的活动。卢女手中流出的黄色液体,可能是捣碎的衣物或其他材料;班姬则是汉代宫廷中的人,这里暗指女子在寒夜中仍然坚持劳作。而“捣素”则是指女子在捣衣石上捶打衣物,发出清脆的声音。
最后,“谁教《明月引》,翻作《苦寒行》”,诗人借明月引出对苦寒的感慨,表达了对寒冷季节的深深忧虑。这里的《明月引》和《苦寒行》都是古代的诗歌作品,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寒冷季节的深深感慨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,展现了秋天的寒冷和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生活状态,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