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扬雄二首》 长安诸愚儒,操行自为薄。

长安诸愚儒,操行自为薄。

意思:长安各愚儒,操行自己为薄。

出自作者[宋]王安石的《扬雄二首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,对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,表达了诗人对某些行为的独特见解。 首段,诗人以子云的游历为引子,描绘了初学华藻、深思晚得、隐晦显露的人生阶段。诗人借此描绘了人生的曲折和复杂,同时也表达了对初学者的鼓励和期待。 二、三段,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批评。他指出,在邹鲁之后,人们往往先入为主,缺乏独立思考,这使得人们难以摆脱固有的观念和成见。同时,诗人也批评了那些投阁之人的行为,他们为了名利而放弃了自我,这种行为是可耻的。 四、五段,诗人对那些诽谤嘲笑异己、传载疏略的人进行了批评。他认为这些人缺乏包容和理解,只关注自我利益,这种行为是可悲的。同时,他也提到了孟轲、伊尹等人敢于挑战权威、直言进谏的事例,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去挑战旧有的观念和制度。 六、七段,诗人对那些叩马触兵锋、食牛要禄爵的人进行了批评。他认为这些人过于冲动和冒险,缺乏深思熟虑和理性思考,这种行为是危险的。同时,他也提到了史官的偏见和穿凿附会的现象,认为这种现象阻碍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公正性。 最后一段,诗人对史官的偏见进行了批评,认为自古以来就喜欢穿凿附会,这种做法是有害的。同时,他也呼吁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,不要被固有的观念和成见所束缚。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评,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。诗人的见解独到、深刻,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子云游天禄,华藻锐初学。
覃思晚有得,晦显无适莫。
寥寥邹鲁後,於此归先觉。
岂尝知符府,何苦自投阁。
长安诸愚儒,操行自为薄。
谤嘲出异己,传载因疏略。
孟轲劝伐燕,伊尹干说亳。
叩马触兵锋,食牛要禄爵。
少知羞不为,况彼皆卓荦。
史官蔽多闻,自古喜穿凿。
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)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

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,著书立说,被誉为“通儒”,创“荆公新学”,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。在哲学上,他用“五行说”阐述宇宙生成,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;其哲学命题“新故相除”,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
在文学上,他具有突出成就。其散文简洁峻切,短小精悍,论点鲜明,逻辑严密,有很强的说服力,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;其诗“学杜得其瘦硬”,擅长于说理与修辞,晚年诗风含蓄深沉、深婉不迫,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,世称“王荆公体”;其词写物咏怀吊古,意境空阔苍茫,形象淡远纯朴,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。有《王临川集》《临川集拾遗》等存世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愚儒

    读音:yú rú

    繁体字:愚儒

    意思:昧于事理的儒者。
    《史记秦始皇本纪》:“丞相李斯曰:‘……今陛下创大业,建万世之功,固非愚儒所知。’”
    《汉书张汤传》:“上问汤,汤曰:‘此愚儒无知。’”

  • 操行

    读音:cāo xíng

    繁体字:操行

    短语:操 品格 情操 操守 德 品德

    英语:(student\'s) behavior

    意思:操守、品行。
    《史记

  • 长安

    读音:cháng ān

    繁体字:長安

    英语:chang-an

    意思:(长安,长安)

    1.古都城名。
    汉高祖七年(公元前200年)定都于此。此后东汉·献帝初、西晋·愍帝、前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