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盛衰吟》 势盛举头方偃蹇,气衰旋踵却嗟吁。

势盛举头方偃蹇,气衰旋踵却嗟吁。

意思:势盛举头正在傲慢,气衰后退却嗟吁。

出自作者[宋]邵雍的《盛衰吟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《势盛举头方偃蹇,气衰旋踵却嗟吁。厚诬天下称贤者,天下何尝可厚诬》是由唐代诗人张祜所作。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歌,表达了诗人对权力、地位和道德的深刻见解。 首先,诗中描绘了势盛和气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,通过举头偃蹇和旋踵却嗟吁的对比,表达了人生起伏、盛衰无常的感慨。这种对比也暗示了权力和道德之间的关系,即权势的盛衰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道德价值,而道德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贤能的真正标准。 其次,诗中提到的“厚诬天下称贤者”这句话,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因为权势地位高就被人称赞为贤能的人的批判。诗人认为这些人并非真正的贤能,只是因为拥有了权势而得到了虚假的荣誉。这种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道德标准的坚持。 最后,“天下何尝可厚诬”这句话,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公正的坚定信念。他认为,只要人们用心观察和思考,就可以看清真相,不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。这种信念也体现了诗人对真理和道德的追求和坚守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道德的深刻理解,对虚伪和不公的批判,以及对真理和公正的坚定信念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,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,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思考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势盛举头方偃蹇,气衰旋踵却嗟吁。
厚诬天下称贤者,天下何尝可厚诬。
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
邵雍(1011年—1077年),字尧夫,北宋著名理学家、数学家、道士、诗人,生于林县上杆庄(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,一说生于范阳,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),与周敦颐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少有志,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,并悟到“道在是矣”,而后师从李之才学《河图》《洛书》与伏羲八卦,学有大成,并著有《皇极经世》《观物内外篇》《先天图》《渔樵问对》《伊川击壤集》《梅花诗》等。

天圣四年(1026年),邵雍16岁,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,卜居于此地。宋仁宗康定元年(1040年),邵雍30岁,游历河南,因将父母葬在伊水(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)之上,遂而成为河南(今河南洛阳)人。宋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定居洛阳,以教授为生。嘉祐七年(1062年),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,自号安乐先生。出游时必坐一小车,由一人牵拉。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,两度被举,均称疾不赴。熙宁十年(1077年)病卒,终年六十七岁。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旋踵

    读音:xuán zhǒng

    繁体字:旋踵

    短语:就 立 随即 顿时 马上 迅即 立刻 眼看 这 应时 当时 即刻 即 及时 立即

    英语:in an instant; immediatel

  • 偃蹇

    读音:yǎn jiǎn

    繁体字:偃蹇

    英语:stand tall and erect

    意思:
    1.高耸貌。
    《楚辞离骚》:“望瑶臺之偃蹇兮,见有娀之佚女。”
    王逸注

  • 嗟吁

    读音:jiē yù

    繁体字:嗟吁

    意思:伤感长叹。
    唐·元稹《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》:“耽眠稀醒素,凭醉少嗟吁。”
    元·张可久《一半儿落花》曲:“枝上翠阴啼鹧鸪。谩嗟吁,一半儿因风,一半儿雨。”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