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题唐本说文本部应莫朗亭孝廉》 我昔趋朝陪庶尹,颇究六

我昔趋朝陪庶尹,颇究六

意思:我从前向朝廷百官陪,比较研究六

出自作者[清]曾国藩的《题唐本说文本部应莫朗亭孝廉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作者对一本古籍的赞美诗,诗中表达了对古籍的珍视和对古籍流传的感慨。 首段描述古籍在书架上如同竹笋般森然排列,世上罕见唐本,而其中一卷显得非常瑰奇。第二段提问为何此卷如此珍贵,历经显晦经几人,回答说此卷是少微所识之物,虽然残缺但仍能感受到其神韵。 接下来的段落中,作者赞扬了此卷的祭文与解说,认为其与流俗不同,解说能令听者耳目一新。同时,作者也感叹了古籍在豪家被视为锦被,而在陋巷中却无人再传。黔县令赠书给作者,使其得以在星辰之下展示其光怪陆离之处。 最后,作者对古籍的价值和流传感到欣喜,认为此卷古籍的解读能符合古辙今时之轮。作者也批评了二徐的治学疏忽,指出他们的错误应该得到纠正。 整首诗情感丰富,对古籍的珍视和感慨贯穿始终,是一首对古籍的赞美诗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插架森森多于笋,世上何曾见唐本!
莫君一卷殊瑰奇,传写云自元和时。
问君此卷有何珍?
流传显晦经几人?
君言是物少微识,残筹黯黮不能神。
豪家但知贵锦被,陋巷谁复传案巾?
黔县令君持赠我,始吐光怪干星辰。
许书劣存二百字,古镜一扫干里尘。
祭文已与流俗殊,解说尤令耳自新。
乾嘉老儒耽苍雅,东南严段并绝伦。
就中一字百接讨,诘难蜂起何龈龈!
暗与此本相符契,古辙正合今时轮。
乃知二徐尚卤莽,治误几辈空因循。
我闻此言神一快,有如枯柳指马疥。
我昔趋朝陪庶尹,颇究六
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
曾国藩(1811年11月26日-1872年3月12日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,宗圣曾子七十世孙。中国近代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。

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,自幼勤奋好学,6岁入塾读书。8岁能读四书、诵五经,14岁能读《周礼》《史记》文选。道光十八年(1838年)中进士,入翰林院,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。累迁内阁学士,礼部侍郎,署兵、工、刑、吏部侍郎。与大学士倭仁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,以“实学”相砥砺。太平天国运动时,曾国藩组建湘军,力挽狂澜,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。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,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,不可为官自傲。他修身律己,以德求官,礼治为先,以忠谋政,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
曾国藩的崛起,对清王朝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曾国藩的倡议下,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,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,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,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。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。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“曾胡”,与李鸿章、左宗棠、张之洞并称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,谥号“文正”,后世称“曾文正”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趋朝

    读音:qū cháo

    繁体字:趨朝

    意思:(趋朝,趋朝)
    亦作“趍朝”。
    上朝。
    宋·沈作哲《寓简》卷八:“宰相趋朝,驺唱过门。”
    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天晓诸人入市》:“每日交五更,诸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