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首页 《哭孔戡》 我是知戡者,闻之涕泫然。

我是知戡者,闻之涕泫然。

意思:我是知道域的,听说他流泪伤心。

出自作者[唐]白居易的《哭孔戡》

全文赏析

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人物戡的悼念之作,通过对戡生平事迹的回忆和感慨,表达了对社会公正、民生日艰的深深忧虑。 首段以洛阳谁不死开头,引出戡死闻长安的悲痛消息,表达了对戡的怀念之情。接着诗人用“涕泫然”表达了自己对戡的深深哀悼。 接下来诗人回忆了戡在山东时的刚正不阿,以及他拂衣西来,行道如弦的坚定态度。诗人对戡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。 随后诗人描述了当时人们对戡的期望,希望戡能在谏司或宪府任职,有奸必弹。然而,由于两不相谐,戡最终成为闲官,未能一日立于君前,表达了对社会公正缺失的深深遗憾。 诗中“平生刚肠内,直气归其间”两句,进一步表达了戡的刚直不阿的性格,也是对诗人自身品格的自我期许。 最后,诗人对天道民生的深深忧虑通过诘问表达出来:“谓天不爱人,胡为生其贤?谓天果爱民,胡为夺其年?”这种对天道的质疑和对民生的关切,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。 整首诗情感真挚,语言简练,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和反思,表达了对社会公正、民生日艰的深深忧虑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洛阳谁不死?
戡死闻长安。
我是知戡者,闻之涕泫然。
戡佐山东军,非义不可干。
拂衣向西来,其道直如弦。
从事得如此,人人以为难。
人言明明代,合置在朝端。
或望居谏司,有事戡必言。
或望居宪府,有邪戡必弹。
惜哉两不谐,没齿为闲官。
竟不得一日,謇謇立君前。
形骸随众人,敛葬北邙山。
平生刚肠内,直气归其间。
贤者为生民,生死悬在天。
谓天不爱人,胡为生其贤?
谓天果爱民,胡为夺其年?
茫茫元化中,谁执如此权?
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

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泫然

    读音:xuàn rán

    繁体字:泫然

    英语:fall; trickle

    意思:
    1.流泪貌。亦指流泪。
    《礼记檀弓上》:“孔子泫然流涕曰:‘吾闻之,古不脩墓。’”宋·梅尧臣《淮南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